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汉英语篇翻译认知原则

发布时间: 2019-04-29 09:09:19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汉英语篇译者主要基于对汉语文本和其他翻译相关因素的认知解读,通过应用自己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能力来构建英...



汉英语篇译者主要基于对汉语文本和其他翻译相关因素的认知解读,通过应用自己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能力来构建英语文本,以实现汉英语篇翻译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需要发挥其认知能力,付出很大的认知努力。译者的认知能力主要涉及文本再范畴化和再概念化能力和识解能力。识解能力既涉及原文识解,翻译影响因素识解,也涉及将识解的结果语言符号化的能力, 也就是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信号协调起来建构意义并将意义再语言符号化的能力,因为译者需要预测读者对译文的识解,即对读者可能对译文辖域、视角、突显和精细度等识解因素认知的评估。根据前文有关分析,读者对原文文本的识解就是在心智上(宏观认知世界中)建构语篇连贯性(微观认知世界)的过程。笔者立论的假设之一是语篇是文本认知的结果。在读者-译者解读某个文本而获得理解之前,该“语篇”实际上应称为“文本语句组”。文本解读涉及对其题材与体裁、基本内容与表现手法以及具体内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识解。对于尚未介入文本的读者,“语篇”只是一个假设。如果读者能够建构起与自己的宏观认知世界统一的语篇微观认知世界 (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是基于互动协商的),那么我们就说读者理解了语篇,实际上就是一个语句组在读者心智上成了语篇。在这个意义上,获得语篇的连贯性就是获得对语篇的理解。这也意味着,同一个语篇对不同的读者,其语篇性是不一样的,差异程度因人而异。因此,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假设语篇的读者(包括汉语原文 读者和英语译文读者)是理想的读者。在没有进行大量实证研究的条件下,这里的假设实际上就等于以分析者自己代替了现实中的读者,以我们的理解代替了目标读者的理解。在以上分析和假设的基 础上,我们说,汉语原文语篇和英语译文语篇各有自己相对自足的语篇连贯性(在读者看来)。从汉英语篇翻译范畴整体上看,汉语语篇和英语语篇这两种连贯性构成了一种连续体,从彼此十分相近到彼此差异很大,或者说彼此的相似性由大到小,也可以说,汉语原文语篇对英语译文语篇连贯性构建的贡献由大到小,如图1所示。


0.jpg


就汉英语篇翻译典型的全译而言,译者、目标读者、汉语语篇连贯表征、英语语篇连贯表征、心智连贯性之间理想的关系可能是:译者将原文置于自己的认知世界中解读,根据汉语原文的语音、词语、语法等语言形式以及语义、语用、文体等各个层面的交际线索,通过一系列心智运作(主要是再范畴化、再概念化),将汉语原文还原为概念结构和语篇构造,获得语篇层面的心智连贯表征而理解原文和作者的交际意图;然后根据对目标英语读者ICM (包括其推理方式、信息接受方式、反应方式等)和背景知识系统的预测,进行汉语语篇概念结构(语篇表征)、其他翻译制约因素和英语语法的整合,根据汉英语篇翻译目的,在有关联的数个可能的答案中选取关联性最佳的译语表达,构建英语文本。对各自的目标读者而言,原文和译文下生成的心智连贯表征完全对应;英语读者解读英语译文文本后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心智连贯和微观认知世界。译者对于汉语原文文本的理解,实际上是在自己的认知世界中基于互动机制识解汉语文本,还原其承载的交际事件图式认知结构。英语译文呈现的是译者对汉语原文识解的语言符号化结果,是汉语文本微观语言世界、翻译目的、翻译的目标英语读者和英语语言文化等元素整合 后生成的,这种整合是译者经验思维的实时运作。语篇翻译的这种整合賦予译者的理解、表达的主观性得以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构成翻译过程的辩证互动关系。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