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外汉翻译中的归化还原增色 --- 减色翻译对策

发布时间: 2019-01-30 09:09:0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又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英国人心目中是非常华丽的,但译成汉语后,读者可能发现它们并不那么华丽,他们会纳闷,莎士比亚这样的诗人怎么写的诗语言好像是干巴巴的?其实,莎士比亚的诗歌语言当然不是干巴巴的,因为在英语中而言,莎士比亚的诗歌,尤其是早期的两首长诗,辞藻的堆砌非常厉害,在一般英语诗歌中确实显得是富丽堂皇的。但莎士比亚的诗歌与汉语的同类诗歌如唐诗宋同元曲或唐宋那些讲究辞藻的散文相比,其华丽的程度就大为逊色。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差别是由两种语言体系的本质差别造成的。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是没有华丽的辞藻,问题在于,英语诗歌作为一种文体有特有的格律要求,其多音节拼写造成许多词的长度会使诗行过分的延长,也就是说,在英诗中,由于或者说迫于格律音韵等等要求以及由此而来的特定诗行长度要求,英诗作者往往只好把达意放在了首位,只有在剩余的空间里才可以放进较多的修饰语,这就使它的文采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 I have been here before含6个音节,占了相当大的空间,如果用汉字来表达:我曾來此。只有四个字,相当于四个音节,占的空间小,所以还可以放上其他修饰语, 于是:“似曾浪迹此邦”这样含6个音节的诗行就轻而易举地诞生了。汉语言 文字的信息负载量特別大,可以让大量修饰语存在,而不影响主题表意,因此它能有机会施展它的华丽文风。如果要使莎士比亚的诗译成汉语后,也在中国读者中还原造成在英国读者中相应华丽的感觉,就只好采用还原增色译法。而华丽本身正是汉语言文字的长处,中国诗人用起来,可谓游刃有余,要紧的是不能太过火,须把握好增色的度,使之能大体还原到英国读者印象中的华丽程度就行,这就是“还原增色译法”提法的由来。


同理,如果是汉英文学作品翻译,就可以酌情采用“还原减色翻译法”,理由亦如上述反之即可,这里不赘言。这里所选的罗塞蒂的诗,既是以所谓的美而著称的,当然就不能只是美在音、形、意,也应该美在文字上。所以译文一、二均较多地采用了“还原增色翻译法”。可以说,只要采用词曲风味体翻译,就难免要使用此种翻译原则。当然,一味增色是不妥的。所幸现在的许多译诗绝大部分是白话体译诗,这也使同曲风味体译诗不可能走到极端去。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话语分析与翻译
  • 下一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