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斯坦纳的阐释步骤

发布时间: 2018-06-01 09:06:0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它只是这ー模式中的某个从属部分,特指涉及语际转换与不同语言间有意义的信息的释放和接受……这套“整体化”模式颇具启迪意义...



阐释派运动的源头可追溯到德国浪漫主义者如施莱尔马赫和20世纪的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其中斯坦纳的巨著《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G. Steiner, 1975)对翻译的阐释学发展作出了尤为重要的贡献,在该书中斯坦纳将阐释学方法界定如下:“考察如何‘理解’ ー篇口头或书面言语,并试图以ー种普遍的意义模式来审视这ー过程。”

《通天塔之后》1975年初版,1992、1998年再版,被视为“自18世纪以来首部系统地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过程的著作”。斯坦纳最初关注的是译者的心理和知识对大脑的作用,后来他又深入探讨了翻译过程背后的意义与理解问题。当他重新回到翻译的“理论”(通常加上了引号)问题时,他是这样勾勒自己侧重于阐释学的“总体化”(totalizing)模式的:


ー种翻译“理论”,一种语义的转换“理论”,必须具备如下一种意义:要么它是意图明确,侧重于阐释,并标出ー套操作模式,以供所有的意义转换、所有的语义交流(包括雅各布森所谓的符际翻译,即“变形”)之用;要么它只是这ー模式中的某个从属部分,特指涉及语际转换与不同语言间有意义的信息的释放和接受……这套“整体化”模式颇具启迪意义,就在于所有的表意过程和阐释性接受都牵涉到翻译,无论是语内的还是语际的。

                                                                           (Steiner, 1998:293 - 294)


斯坦纳对翻译的阐释学描述,或称“就意义的探究和对意义挪用性的转换”,是基于这样ー种认识:翻译并非ー门科学,而是 “ー门严谨的艺术”,“极其精确但缺乏系统”。阐释步骤 (hermeneutic motion)构成了斯坦纳描述的核心,它共分四个部分:(1)起始阶段的信任(initiative trust); (2)攻占(aggression) ,或插入(penetration) ; (3)吸纳(incorporation),或具体化(embodiment) ;(4)补偿(compensation),或复原(restitution)。各步骤的要点如下:


1. 起始阶段的信任:译者的首项行动便是“ー项信念的投入”,这ー信念和信任就在于认为原文中的某些东西是可以理解的,斯坦纳将此视作人类以象征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的集中体现。就翻译而言,译者将原文看作是代表世界上的某些东西,这些连贯的“东西”是可以翻译的。基于这一原因,斯坦纳认为胡编的歌谣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是无法翻译的,就在于它们不能传意,或者根本不试图传达任何意义。”斯坦纳所描述的这 种观念又隐含着双重危机:

•这里的“某些东西”也可能演变成“一切东西”,这正如中世纪的翻译家和圣经注释者,他们时常沉浸于神圣旨意之中,又处处受到束缚;

•它也可能“空无一物”,因为意义和形式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同时也是无法翻译的。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抽象转换为具体
  • 下一篇: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