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翻译的审美客体

发布时间: 2018-05-18 09:06:51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第二,与表象要素对应的原文审美构成是非表象要素。语言的非表象美学要素与语言形式没有直接的关系,它通常是非直观的;由于它并不直接表现在词语、句子、句组的分布及结构形态上,因此,它通常又是“不可计数的”,我们称之为“非定量因素”。语言形式上的审美构成常常是可以计数的,比如一个语段中有多少排比句,有多少首韵词,有多少修辞格等等,大抵都是可以计数从而得出一个定量。语言的非表象审美构成则不然。我们不可能对一篇文章的气质如意境、神韵、气势、情态、韵味、风貌等等审美构成得出任何定量,更谈不上精确的计数了。但是这些要素对一篇文章的审美价值来说却是至关紧要的。虽然这些要素并没有赋形于具体的词、句或句组的语言形式上,它们是非物质形态的、非直观的,但它们在总体上却又是可 感的。詹姆士▪乔依斯的《死苦》的最后一段给读者留下的是一种被漫天大雪衬托下的似愁非愁、若静若动的意境。主人公的思绪,似乎是一束在茫然的淡泊中飘浮着的游丝,从生到死,死后萌生,似静似动,静中思动。读者有所感,但又很难捉摸住由主人公的那种淡泊哀愁牵动着的微妙的情思。正是在这种微妙的捉摸中,读苦得到了某种审美享受。


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的非物质形态的、非直观的审美构成的特性:它是不可以计数的,因而是非定量的;它是不稳定的、难于捉摸的,因而是模糊的;它是不可分割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因而是某种集合体。总之,语言的这种审美构成,在美学上称为“非定量模糊集合”。

非定量模糊集合的核心是模糊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语 言学幵始关注语言的模糊性问题,认为语言的精确性与清晰性只是 一个相对概念,这一点恰恰与美学原理中关于审美构成与审美意识和美感的模糊性(朦胧性)不谋而合。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