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口语的转瞬即逝特征

发布时间: 2017-10-25 09:15:41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再回到国际会议这个话题上来。假设我们刚刚作了一个历时3分钟的简短发言。即便在发言一结束就有人要我们复述一遍,我们也不可能带着原来的手势和语调,逐字逐句地重述那四五百个词。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用过哪 些词语和手势。我们的听众也记不清这些。留在我们头脑中 的只是说话的意思,淸楚而明确,因为它是大声说出来的,但在记忆中已经大多杂乱无章。大部分用过的词和所有构成语调的声音都已从发言者和听者的记忆中抹掉,留下的只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发言者和听者都知道说的是“什么”。


试把听觉与看一篇讲稿的视觉作一比较。正是讲稿的性质提供了反复看阅的机会,从而使得词语能和意思一起被记下来;而我们会发现,听觉的一个特性便它能够把措辞和意思分开,从而忘掉措辞,只记住意思。这对译员是有利的,因为进行口译时,译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意思上而不会为词语而分心。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词语留下的印象是转瞬即逝的,也正因为这点,意思和词语会自动分开。

由于口语一直力求使讲话的语义内容淸楚明了,所以,很明显,译员必须听懂讲话的意思。让我们再看一下“引言”部分解释同声传译的那个例子。很淸楚,如果那个人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一个手势,那么,最好是说明手势的含意而不是描述手势动作如何。当你看到有人在海滩上对你打手势,你就说: “保罗在叫我们”。这比先描述这个人是什么模样,再描述他打手势的每一动作要容易得多。然而,有人也许会反对说,手势不是语言,而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远不及将一种联络信号转换成另一种联络信号那么严格。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会问:“为什么必须听懂了才能口译呢?”“为什么不能把所听到的简单地译出呢?”这是一种常犯的错误,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分习惯于书面语。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口语的目的在于使别人能立即理解,而且,除非它被别人立即理解,它 所传迖的信息决不会形成。这里,我们不妨再补充一点,所讲的话一被别人理解,其言词就消失了,因而它与书面语中的词语不同;后者是一写到纸上就一直存在的,口语却只是记在听话人的头脑里,而且听话人记住的是它所表达的意思,不是它的形式(词语、手势、语调等等)。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