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文本分析批评方法
2023-03-21 09:24:06    etogether.net    网络    



2. 以“原则一参数”为框架的译本评析方法

第二种比较有特色的基于文本整体的翻译批评方法是由以下两套方法共同构成的,其共同点为“原则一参数”这一基础框架。“原则一参数”理论原是一种语法理论,翻译学借用其思路来探讨翻译标准问题。


①曾利沙(2000):作者认为,多种译本比较式的翻译批评应具有客观实证性,因此要以完整的语篇(译本)为评析对象,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评析方法是建立一套系统的批评参数,分为两个层次:


a. 宏观层次的参数:根据原作题材、文体功能和翻译目的所确定的相应的翻译原则;

b. 微观层次的参数:主要是各种意义的传达。


作者举的例子是一篇文学性散文的翻译,系统评析参数因此确定为:


a. 宏观层次的原则参数:信、达、雅;

b. 微观层次的意义参数:情感意义,形象意义,逻辑意义,风格意义。


显然,作者观念中的微观层次,即文本内要素,是以意义理论为基础的,所以对译文的分析、评论主要是观察各种意义的传达情况。


②何元建、卫志强(1998b):作者是最早将“原则一参数”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者,尝试建立一套能够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具体做法是:按照描写译学的经验方法,即观察、描写、解释,对译作篇章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和描写,根据得出的定量信息,推测和假设出译者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和制约翻译过程的参数,通过对大量的翻译实例进行这种描写,积累资料,最终建立起这样一套体系。


也就是说,和曾利沙先设定原则、参数再分析的方法相反,何、卫的方法是从分析中得出原则和参数。


何、卫分析的对象是《源氏物语》的两个译本,所观察的语言现象是句式分布与译本篇章结构的关系,推测出的翻译原则是可以通过控制句式的分布,重复某种篇章结构。

有一点是发人深思的。这两种方法和吴、李模式一样,也是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形成的,这无疑是二十多年来翻译界开拓视野,积极引进当代译论并使之与汉外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翻译批评也期待着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使我们可以拥有更适应汉语特点的文本分析类批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
下一篇:译本比较的批评方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