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20世纪上半叶在翻译理论界值得一书的是理论家马鲁佐(J. Marouzeau)。他是巴黎大学教授,兼任《语文学年鉴》Philoiogique )的主编,对翻译颇有研究,但不甚引人注目。1931年,他出版一本小册子,叫《论拉丁语翻译》(La traduction du Latin)。该书篇幅不大,但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著者对翻译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是法语中一篇重要的翻译理论文献。现综述如下:
(一)翻译首先是一门技巧。马鲁佐不否认把翻译看成艺术和科学,认为它更主要的是一门技巧。要掌握它,主要靠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实的语言知识和灵活的翻译方法。
(二)翻译不可不讲究译文清晰、生动、易懂,以争取尽可能多的读者,但译者的最根本任务乃是像语言学者、教育者和注释者一样,向读者揭示原作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外壳。
(三)使用词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翻译,而是为了理解。这是一种令人费解的观点,但细心揣摩,不难觉察出其中的道理。他指出,译者必须学会使用词典,但首先必须弄清使用词典究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举例说,拉丁语与法语很不相同,拉丁语的词语彼此并无联系,没有严格的词序,译成法语时必须加进词序,译文才能畅达。而词典(指双语词典)在这方面只能帮倒忙,它给某一特定词所下定义的长短与这个词的繁简恰恰成反比,因而使译者陷入困境,需要在许多不同的译法中作出选择。因此,使用词典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找到现成的词语,而是为了吃透原文的意思,对原文的文字提出解释,再在这一基础上产生译文。同时,马鲁佐还指出,不同来源的词语必须有不同的解释。例如,来自法律或《圣经》的词语,不能用来解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同一词语,因为它们的含义各自不同。
(四)翻译不可凭猜测。这一点尤其重要。遇到难点,译者必须仔细推敲,不要有半点“先人之见”,因为在翻译中,最先想到的意思或表达形式,往往不是最正确的或最好的。
(五)翻译必须采用活的语言。这是17世纪、18世纪在英国相当流行的一个观点。马鲁佐说,把拉丁语译成法语,如果需要引进一个古老的表达法,就必须求助于活的语言,这样译文才有活力。这就是说,译者必须这么设问:倘若原作者现在还活着,并且用法文写作,他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同一事物呢?但马鲁佐还指出,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有的段落,特别是奥维德作品中的一些段落,“法译文中体现点古味是最适当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