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文化与翻译
2019-03-30 09:39:44    etogether.net    网络    


译者若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其译文容易出现误译和似 是而非的翻译。

请看下面的举例:

(2)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译文1:

Oh, drive the golden orioles 

From off our garden tree!

Their warbling broke the dream wherein 

My lover smiled to me. (trans. Fletcher)

译文2:

Drive the orioles away,

All their music from the trees. . .

When she dreamed that she went to Liao-hsi 

To join him there,they wakened her. (Trans. Bynner)

译文3:

Drive orioles off the tree

For their songs awake me

From dreaming of my dear

Far off on the frontier (Trans. XYZ)

原诗是一首怨妇诗,故名《春怨》,反映了唐代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和家庭带来的痛苦。诗中的地名“辽西" 不仅代表丈夫,而且代表了战场。译文1没有能够准确地反映原诗中的社会现实,读者也感受不到连年征战带给妇女的痛苦。相反,译诗成了一首浪漫的爱情诗。译文2虽忠实地译出了"Liao- hsi”,但读者却根本不可能明白Liao-hsi"所蕴涵的深层寓意。相 比较而言,译文3的处理要更好一些,通过将"Liao-hsi"译为"frontier”, 真实地传达了原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词语的象征、联想意义不同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中,人们对同原种东西的联想意义或者说这个东西在两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某些东西在一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比如,汉语文化中的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象征正直、高洁等精神,而英语则没有这样的象征意义。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译者主体性特性和影响因素
下一篇:修辞与翻译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