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精选9.9元!
释意的解释
2017-08-30 09:17:51    etogether.net    网络    

 

 

在《诠释与语言学中的翻译学》中,塞莱丝科维奇这样定义意义:
 
句子意义是作者着意表述的内容,而不是他讲话的理由,也不是他所说内容的原因和结果。意义不能与动机和意图混淆。译者做诠释,译员做解释都将违反其工作规范。
 
3. 意义的即刻领会
一些作者,尤其是丹•斯湃勃和丹•威尔逊(D. Sperber和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asil Blackwell,伦敦,1986),提出文章理解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埋解文章的语言,第二阶段则是借助语言外知识“推出”意义。从涵义理解到合理推出意义的假设提出两段式活动,这种心评现实无法得到证明。显然,这假设源于计算机遇到的困难, 对人类行为的观察不能证实这一推理。
 
意义的即刻领会并非分阶段先后完成,在思想中只有一步。人们不可能先理解语言,然后再理解话语篇章,而是一下子在篇章层次完成理解。
 
话语输出是这样,接收也不例外。当然,漏掉东西的情况也会发生如果停留在字或句上,语义(字词涵义)会战胜认知 (意义理解),而且仅有涵义重新处于意识状态:我注意到,无论是我自己从事翻译工作时,还是学生翻译时,讲话不断进行时如果停留在涵义上就会给意义出现造成困难。学口译的学生有时碰上某个词不会(我不知道英语怎么说jalon,或用法语怎么说 pronouncement);这时应助他们一 臂之力,嘱咐他们自发地表达讲话者的意思,而不要翻译他使用的字词。翻译速度较快的译者了解速度中断的危险;精力集中在符号上就会转移对应该表达的意义的注意力。
 
4. 意义单位
如果说即席翻译清楚地表明认知记忆问题,对同声传译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意义是随着对有声语言的捕捉和忘记分小段构成的。讲话在译员耳边回响,词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出现,间距不等,产生一种理解的“响声”。让•拉甘 (Jean Lacan)将由讲话人引起的、受话人身上出现的知识动员瞬间称为“隆起点”, 这些知识构成一个明显的心理单位——思想。就像绒绣工人的针穿出软垫沙发靠背以便在抽线的时候形成分部的一瞬间,听众不时地(实际上只有几秒钟)将听到的字词归结成某种意义。我将这隆起点或字词语义与认知补充的结合称为意义单位。这些意义单位与特定的语言长度并不吻合;对它们的理解随有声链的进行在不同时刻完成:同样意义的内容,讲话片段的长短因听者/读者而异。对讲话主题和讲话人立场了如指掌的听众完全不需要等到听完整个陈述后才完成理解;相反就可能要等到陈述结束才明白他讲的内容。因此,听众的知识水平不同,同样的讲话对一些人是冗长的,对另一些人则过于简略。
 
意义单位只存在于话语篇章层次;它们与字词、音义段排列成固定词组不相吻合。它以精神状态出现,属于心理范畴的短暂意识状态。意义单位由意识状态变为潜在知识时脱离了语言。它是语言知识与几年前或几秒钟前存在的非语言的语言外知识相融的结果。使它出现的语言支柱既不是字词、图象单位,也不是分句、语法单位,而是保证它们相交融的有声成分。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释意派对笔语的解释
下一篇:口语——释意翻译思想的分析基础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