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精选9.9元!
口语——释意翻译思想的分析基础
2017-08-29 09:21:55    etogether.net    网络    


译员的工作对象是讲话,即讲话人借以表达意图的话语行为。讲话是意图的口语表达形式,非语言化的思想在讲话中趋于成熟和准确,听众的反映也不断反馈到讲话人那里。讲话时的交际环境非常理想,文章时常缺少的篇章参数在口语表达时全部呈现:交际行为的重要成分交际者在场;双方处于共同的场合、时间、信息输出和接收环境中,并拥有正在谈论的主题知识。

优秀译员完全可以抓住讲话的完整意义并加以转达。即席翻译和同声传译实践以及相应的教学帮助我们提出了释意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从1956年初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建立,会议译员便将他们在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原则运用干教学中。他们给学生提供经验性建议:“不要着意‘翻译’,应表达你们理解了的内容;若想正确理解,必须注意讲话人的表达方式和听讲人以及讲话人讲话时的环境……”。学生意识到“译”是禁止的,被迫“释意”,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了 “释意”的涵义,于是很快进人职业角色。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部分教员还试图超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性观察,探寻能够解释优秀译员与构成话语篇章的语言保持距离的原因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

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派没有研究应使他们感兴趣的言语现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纯正的话语篇章,而是远离现实的人为成分。生成心理学更接近译员心理程序,虽然提出了重要理论,却终不能远离他们的兴趣中心。神经心理学不久后揭开了记忆的实质,说明记忆是如何记载非语言信息的,这是翻译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但还不能直接借用。随后便是现代翻译理论,它们主要源于比较语言学,根本不考虑译者及其智力水平。 每一学科都是拼图板的一部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单独解释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的翻译程序。口译理论研究工作借助这些极为有限的观点和学科理论,以对实践,即现实的观察为坚实基础进行探索,相关理论才得以最终问世。

考虑到本书的需要,我只谈及我们的结论之一,即优秀译员与“一般”听众没有区别,他理解要翻译的讲话内容时,同他在翻译职业以外理解别人的话语毫无差异。唯一的区别是他在翻译时更专心致志,但与讲话人的关系不如一般听众紧密。他更专心致志,是因为这不同于正常交际情况,他要捕捉并记住话语篇章的所有细微的意义差别和情感效果;关系不如一般听众紧密,是因为他要重新表达的思想不属于他自己;况且他不需要对话语的对错和重要性作出评判。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释意的解释
下一篇:释意派口译理论的翻译三个层次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