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规范统计行为、提高统计质量,近期,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向社会解读政策,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1:《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是科学做好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
第一,教育经费统计的重要性。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开展教育经费统计工作以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经费统计工作也顺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在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加大教育投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当前教育经费统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统计公告制度不健全,中央层面已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而地方多数省份未建立公告制度。二是教育经费统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培训制度还不健全等。四是教育经费统计结果分析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第三,制定《意见》的必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部门统计工作,要求各部门要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部门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60号)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部门统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经费统计是部门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有必要专门出台一个指导意见。这是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开展三十年来,以三部门名义印发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为制定完善教育财政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服务,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