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论说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2-04-23 09:42:35    etogether.net    网络    


2) 重复和累赘:例如“农业获丰收”被译成“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被译成“living standard for the people continued to rise”,这其中的“in agriculture”和“for the people”都属画蛇添足,罗嗦累赘。


3)滥用修饰语:例如“彻底粉碎”被译成“completely smash”,“非常重要”被译成“extremely vital”,“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被译成“a great, historic victory”。 其中的“smash, vital, historic”本身的意义就已很强,加上前面的副词修饰语后不仅不能加强语气,反而会弱化效果并显得累赘,应该删除。


4)不恰当的拟人和比喻:如前面提到的“零的突破”被译成“the zero break-through”,这个译文的实际意思是“根本没有突破”,加上 “zero”这个意象后反而会以词害义,应该去除。再比如“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不能直译成“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hina's diplomacy is most active”。 因为“diplomacy”是无生命的,“active”的主语应该是人,所以这个拟人修辞应该译成:The turn of

the century finds China most active on the diplomatic arena。


5)搭配不当:例如“取得成就”常常被译成“make achievements”,实际上在英文中根本没有这个搭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attain/score achievement”,“革命事业接班人”不能译成“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正确的搭配应该是“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所有这些中式英语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译者语言基本功不扎实,态度不够严谨,对原文理解不够透彻,或者是由于译者过分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忽略了英语的表达习惯。要想避免“Chinglish”的产生,译者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译者首先要吃透中文原意,译文“以信为本”,必要时作增补或解释性翻译,切忌盲目追求简洁,以形害义。


例如“菜篮子工程”是一个“中国味儿”很浓的表达,是各级政府为了解决城镇居民的肉、菜、蛋等副食品的供应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若直译成“shopping basket project”,西方读者会感到一头雾水,所以解释是必要的:“shopping basket project - a program aimed to improve the market supply of non-staple food。


另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翻译“863计划”,它是指我国在1986年3月实施的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我们对比下而三个翻译:a)the“863”Program ; b)theMarch 1986 Program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ies;c) the March 1986 High-tech Program。译文a)的意思很不明确,过于简单化;而译文b)又显得有些罗嗦,不像是一个专有名词;相比之下,译文c)最好,既准确又简练。


2)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记下一些常用但难以翻译的例子,通过大量阅读英文原作,特别是外报、外刊中谈论中国的内容,注意西方人对同一个词或事物是如何表达的,进行比较研究后选出较贴切的为我所用,但一定要注意其政治倾向。例如: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句常用语我们通常译成:“to raise/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这个译法虽没有错误,但根据西方人的表达习惯,它们通常不直接用“living standard”,而是说“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或者“to better the lives of the people”,所以我们也可以借用。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受众信息接受的认知过程
下一篇:外交口译策略——立场坚定,语气柔和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