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过了一会,客户来了。田中:コーヒーはお飲みになりませんか。(请问您要喝咖啡吗?)客户: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しかし、ちょっと眠れなくなるたちなものですから……(噢,谢谢,但是我喝了咖啡很容易失眠,所以……)
日本人在拒绝的时候,一般都不会直接说“不(いいえ)”。在以上引用的会话中,田中先生向路人问路,但路人也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一开始不会说“不知道(知りません)”,而是说“呃……这个……(さあー、ちょっと)”,以向对方暗示自己也没有办法的心情。那时,田中先生已经有了接受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在这个场合下说出“不知道(知りません)”,最后加上“不好意思(どうも)”作为道歉,收到了缓冲的效果。在超市里,店员所说的“抱歉,真不巧,雨伞刚刚售罄了(すみません、今あいにくちょっと切らしておりまして……)”这句话里,“抱歉(すみません)”、“刚刚(今)”、“不巧(あいにく)”、“售罄了(ちょっと切らしておりまして)”等缓冲,减少了给对方的冲击。在咖啡厅里店员提醒田中先生“不好意思,先生,这里是禁止吸烟的(あのう、ここは禁煙なんですけど……)”。以此作为理由拒绝田中吸烟的行为。店员用“ですけど……”这种话没说完的表达方式作为缓冲。最后,客户不想喝咖啡,首先说“噢,谢谢(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作为缓冲,“但是我喝了咖啡很容易失眠,所以……(しかし、ちょっと眠れなくなるたちなものですから……)”作为理由结束对话,间接地拒绝对方的好意。有了这些缓冲,田中先生一天当中哪怕备受拒绝也不会受到伤害。
四、结语
本文是围绕日本的“以心传心”文化和当中的“缓冲”功能,对日语的拒绝表现和当中的照顾表现进行分析。由于受到“以心传心”这个心理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在拒绝的时候,会使用一些起到“缓冲”作用的语句,以免对方因被拒绝而受到伤害。正因为在日语的拒绝表达中有了这些“缓冲”,日本人才能更好地维持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ユーアンドユ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飲茶的时间:爱面子[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