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语学习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从日语的拒绝表现看日语的照顾表现
2020-08-25 09:09:17    林颖琦    考试周刊    



在交际中,日本人所具有的“以心传心”意识有“缓冲”功能。在这种“缓冲”之下,听话人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去接受被拒绝的冲击,因而不会受到伤害,也体现出说话人照顾的心情。因此,在日语的“拒绝”表现中,经常能看到日本人的“照顾”表现。


  关键词: 以心传心 缓冲 拒绝表现 照顾表现

  文化和心理意识的不同在日常交流中很容易引起误解,因此我们在跟外国人交际时,必须注意拒绝对方请求的措辞。日本人受“以心传心”这种心理文化的影响,在拒绝时都表现得很照顾对方。如果不能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在日语的学习中就不能理解其表达方式,也就不能顺利地跟日本人交往。所以,对日语的“拒绝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日本的“以心传心”文化

  日本人的对话心理被认为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所得出的结果。特别是日本人的拒绝表现中渗透着“以心传心”这种心理文化。“以心传心”这个词原本是佛教用语,有着“在禅宗里,把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佛法精髓于无言中传授给弟子”的意思。根据三省堂《大辞林》的解释,“以心传心”是指心中所想的事情,哪怕不通过语言也能互相明白的意思。日本是一个岛国,人们长期生活在国籍、人种、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等都非常相似的社会里。以言语作为媒介,不强调自我,通过“以心传心”,用含糊而谦虚的表达方式维持人际关系。这正是日本人在相互交往中所追求的效果。


  二、日本人的“照顾”表现

  在“以心传心”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经常能在日本人的“拒绝”表现中看到他们的“照顾”表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心传心”的文化里有着“缓冲”的功能。日本人在拒绝的时候较多用“说明理由”和“先行致歉”等消极的表达方式,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在这种缓冲之下,听话人哪怕被拒绝也不会受到伤害,且能体现出说话人体贴的心情。


  三、日语会话中的“缓冲”

  以下引用日本人田中先生一天生活中的会话。

  1.早上,田中先生打算去超市购物。因为不知道怎么走,所以要向别人问路。田中:すみません、あのう、この近くにどこか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がありますか。(不好意思,请问这附近哪里有超市呢?)路人:さあー、ちょっと、知りませんが、どうも。(呃……这个……我也不知道,不好意思。)

  2.接着,田中先生试着继续找。终于找到超市了。田中:あのう、傘を買いたいんですけど……(你好,我想买雨伞。)店员:すみません、今あいにくちょっと切らしておりまして…(抱歉,真不巧,雨伞刚售罄了。)

  3.下午,按照约定和客户去咖啡厅。在等客户的途中,田中先生正要想吸烟。这时店员走过来了。店员:あのう、ここは禁煙なんですけど……(不好意思,先生,这是禁止吸烟的。)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日语三级语法:重要句型
下一篇:日文文法:日语助动词和补助动词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外语学习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