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产业新闻 > 正文

2024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

发布时间: 2024-02-23 17:07:08   作者:周洪宇 邢欢 刘柳   来源: 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摘要: 教育强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教育强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依据这一基本政策导向,我们对今年的十大教育热点作出前瞻性预测。


  1.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是指面向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顺利推进。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针对教育事业发展所作的长期规划和战略纲领,是教育事业建设的有效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要求,是我国之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蓝图。2018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国到2035年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作出规划部署。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前部署。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系统谋划设计教育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和时间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

  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2.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是指高等教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加强高等教育建设,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启动“双一流”建设。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强调,高校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建设

  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是指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通过推动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提升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保障条件、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促进县域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完成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均衡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2021年12月9日,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强调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和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

  推进县域基础学校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县域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推动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4.巩固深化“双减”成果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是指继续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工作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校外培训监管等,持续巩固“双减”成效。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部署“双减”工作,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政策实施后,“双减”工作不断深入,相关配套措施陆续推出。2024年1月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巩固深化“双减”成果。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促进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在落实“双减”工作的同时,通过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发掘社会上的科学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等,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部分。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作为重点。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3年5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写入主要目标。2023年10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推进会。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将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基础。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