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近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青年驿站”作用 为跨地区求职高校毕业生提供住宿优惠便利服务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青年驿站”助力青年求职就业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求职提供住宿优惠及便利服务。
一座城市的“宜业指数”,或许不仅仅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更在于它如何安放怀揣梦想的青春。刚毕业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来到陌生的城市。这时候,如果有一处温暖的“青年驿站”向他敞开大门,提供免费住宿、给予就业指导,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慰藉?这不仅仅是一张床、一间房的温暖,更是一座城市向年轻人递出的一张温暖名片,是“青年友好城市”生动的语言。
有媒体调查显示,82.4%的受访2025届高校毕业生表示,当地的住房支持政策会影响自己对未来工作地的选择。据共青团中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个城市设立了2600多家“青年驿站”,符合条件的青年可以申请享受不少于3天的免费住宿。这个数字令人欣慰,但更值得期待的是——我们的城市正学会用更柔软的方式拥抱年轻一代。
要让“青年驿站”真正成为城市温度的代名词,光有硬件还远远不够。就像煮一碗好面,除了要有筋道的面条,更要有鲜美的汤底。我们期待这样一种青年就业服务:既能解决毕业生“住哪儿”的燃眉之急,又能回答他们“去哪儿”的人生困惑。简化申请流程、提供就业指导、组织城市探访、搭建交流平台……这些服务或许比免费的床铺更能打动人心。于此而言,“青年驿站”要做的,不仅是提供“一张床”的便利,更要搭建“一座桥”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