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6月新刊 | 国际学生招生职能的变迁与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 2022-06-16 14:45:17   作者:王照晴 张宏江   来源: 神州学人(2022年第6期)   浏览次数:



四、国际学生招生职能转变的路径和启示


  在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学生的背景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对国际学生招生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洞察国际环境、社会舆论、学校办学能力等因素的前提下,高校应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发挥自主性,进一步优化招生职能,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


  (一)调整招生部门职能,推进趋同管理


  从众多报考学生中挑选优秀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仅靠单一职能部门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审核和筛选。为了提升人才选拔效果,学校需要对考核流程进行再造,将国际学生的招生模式由中心化模式转变为非中心化模式,由招生部门搭建平台,国际学生主管部门、各教学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共同参与国际学生招录工作。搭建平台的背后是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趋同化培养理念深入推进,能够通盘考虑国际学生招生培养。这不仅是从形式上实现多部门协同配合,而且在制度上将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促进国际学生招生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更重要的是,从生源挑选开始,国际学生就被纳入学校整体的管理培养体系,便于学生入学以后实施趋同化管理。


  (二)发挥招生管理部门的政策职能


  随着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和外部市场因素不断增强,招生管理部门需要找准学校定位,研究制定招生策略,指导招生工作有序开展。尤其是在当前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招生管理部门更需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招生策略。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例,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2003年全年来华留学人数因疫情下降了9.5% 。这其中,减少的主要是短期来华的国际学生,长期的普通进修生和学位生尽管增速减慢,但依旧保持了正增长。而随着疫情快速得到控制,次年来华留学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可以看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学生因担心自身安全,会选择暂时不出国或推迟出国学习。但长期来看,随着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加大,在居民的健康能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国际学生依旧会选择前往该国学习。特别是学位生培养有一定的持续性,受冲击能力较强。有了这样对外部环境的基本判断后,学校便可以灵活调整招生工作的进度和方式。


  (三)加强招生部门与专业院系的沟通协作,提升招生效果


  随着国际学生招生项目不断增多,单一招生部门无法对所有项目的推广做到面面俱到,反而会造成优势学科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导致招生与培养脱钩。因此,应调动院系积极性,招生部门与专业院系联动,共同宣传推广项目,有针对地设计项目,精准投放市场,吸引优质生源。与此同时,应当加强院系招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允许院系动态调整年度招生计划,使招生宣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建立国际学生招生评价体系,规范招生流程


  国际上对于招生质量的测量主要考查的是语言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高考等)、学生申请论文表现、申请材料中的其他各类表现等指标。美国高校的申请条件一般分为“硬件成绩”与“软实力”两部分,从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性格、人品、兴趣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申请者的情况。英国、德国、日本等在国际学生招生方面都基本遵循对语言和学术能力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国际学生招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以致各高校实行的招录模式和录取标准大相径庭。考试考核、申请审核、免试、推荐制等方式并存,标准不明晰,招生过程无法做到公开透明。因此,各高校应依照学校的定位和发展需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招生考核评价体系,将录取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走在前列的高校,更应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充分考虑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尽早建立标准化考试机制。


  (五)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招生质量提升


  校级层面需要强化招生质量监控体系,采用年度分析报告等形式长线追踪招生质量。此外,还应将招生和培养相结合,通过监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动态变化,形成质量监控闭环,对招生部门调整招生策略和录取标准提供参考信息,从而长期有效提升招生质量。


  综上所述,在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拓宽思维,优化招生职能,设立适应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职能部门和招生制度,提升招生质量。通过将国际学生招生纳入学校的整体战略规划,形成完善的招生体制;通过校院协同的方式,将招生模式非中心化,调动学院积极性;通过研究分析招生数据,形成适合学校特色的差异化招生策略;通过建立招生评价体系、质量监督机制等方式保障招生工作高效有序落实,最终实现国际学生培养提质增效,助推学校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发展。(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发展中心项目主管) 


  参考文献:


  [1] 刘枫.从改革开放40年来华留学数据谈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5-8,1004-8502.


  [2]贺向民.从数据看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C].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2008).


  [3]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1978-2008[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4]高敏,吴佳进.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启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1),32-34,1671-5918.


  [5]王坦.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变迁逻辑与经验启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0-05),46-53,1674-2311.


  [6]汤妩艳.来华留学生教育治理:困境、模式与出路[J].法学论坛,(2020-01),126-134.


  [7]左江涛.留学生来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2017.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