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厦门会晤成功举办,提升厦门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形象,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外侨办争分夺秒、勇挑重担,与市质监局联合推动全市公共服务领域双语标识译写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出台。5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通则和道路交通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市质监局正式颁布,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中对环岛路、会展中心、鹭江道、成功大道等路名地名都给出了规范英文译法,未来厦门市公共场所将越来越少出现不规范或错误的,甚至“雷人”的英语标识了。
据了解,《标准》的编写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广泛征求了来自中译协、市译协、各高校中外籍专家学者以及市各相关行政部门意见,并提交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续市外侨办将依据标准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双语标识纠错规范工作。
其他领域的地方标准将在未来1-2年内陆续推出,涵盖组织机构名称、旅游景区、医疗卫生、口岸设施等12个领域,并且特别增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风俗》版块。《标准》也将公布在市外侨办、市质监局、市译协官网及市外侨办微信公众号,市民可自行登录网站进行查询。市外侨办克服人手短缺、任务叠加、时间紧迫等困难,多线作战、加班加点为厦门国际化进程添砖加瓦。一是把关厦门会晤官网内容。对在厦门会晤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有关厦门市的英文资料进行严格审校,维护厦门形象,严防发生政治问题和技术差错。二是配合厦门会晤筹备工作落实。协助市政园林局、民政局、公路局、翔业集团等单位审定地名路名英译,协助旅游局审定景区、酒店英文标识。三是参与国际社区建设。对官任国际社区内的路牌、指示牌、公共服务窗口双语标识进行规范,着手微信平台、外籍人士服务手册英文内容的翻译审校。四是凝聚专精人才团队。依托厦门翻译协会和各大高校,组建翻译审校小组。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建双语标识审议专家委员会。
英文译名看似简单,却需要考虑周全,甚至回顾历史,才能最准确地还原中文原意。记者从市外侨办了解到,这次出台的英文译写标准可以说是既与国际化接轨,又相当“接地气”,经过专委会充分考虑和参考各部门意见,采取了最合理、简明的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