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笔译技术 > 正文

国外的翻译标准

发布时间: 2021-02-06 09:26:0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国外的翻译标准主要指西方国家翻译界对翻译提出的标准系统,该系统集中反映在一个“等”字,英文是equivalence,“等”字的所...


翻译标准


国外的翻译标准主要指西方国家翻译界对翻译提出的标准系统。该系统集中反映在一个“等”字,英文是equivalence。“等”字的所指有两层:对等和等值。从以下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家对“等”字的描述。“等”字指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对等或等值。


较早的国外翻译标准是英国的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 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书中提出 的著名“三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原作的长处完全移注在另一种语文里,使得译文文字所属的国家的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用原作的语文的人们所领悟的、所感受的一样。”


泰特勒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翻译的原则主要指文艺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但广义地来说,他的翻译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翻译,因为他强调的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的一致。所以,他的翻译标准对国际商务英汉互译有指导意义。


从语言学角度对“等”字描述的代表人物是雅各布逊(R. Jakobson)和卡特福 (C.Catford)。雅氏认为翻译是用信息取代信息,是信息对等问题。卡氏提出了 “行文对等”的观点,指原作与译作之间的比较。他认为,翻译中没有“意义对等”, 只有“所指对等”。


从交际学角度阐释“对等”的代表人物是奈达。他提出“功效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概念。在此之前,奈达提出的是“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它 和“功效对等”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别。两者的重点都在“对等”上。在众多的国外翻译家中,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影响最大。他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必须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奈达衡量翻译的标准是看读者的反应。他之所以提出“功效对等”可能受了泰特勒“翻译的三原则”的影响。他说衡量一个翻译作品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査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 : 4)。奈达把传统的翻译评判标准 的中心从原作转移到译作和译作的读者,这是翻译理论的一大进步。对奈达的 functional equivalence我国通常将其翻译成“功能对等”。我们认为最好应该翻译成“功效对等”,因为奈达的目的是要译文在效果上达到对等。


不过,对某一原文的读者反应(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原文读者的反应)与译文读者的反应进行比较,其可操作性有多大暂且不说,要做到完全的对等是绝对不可能的。奈达的“对等”,只能是翻译者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努力追求的目标。


奈达提出“功效对等”的重点是读者。他是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的。他提出的译文质量的最终评判标准是:


灵活对等翻译:改变原文形式,保留原文意思。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异同
  • 下一篇:翻译标准概说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