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 2019-11-07 08:59:3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新学运动”的失畋, 在文学界和翻译界的直接反映是二十世记初期,尤其从1905年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这个...



自从梁启超大力提倡翻译政治小说,作为启发民智、鼓吹维新的有力的宣传工具,当时政治小说的翻译曾经风行一时。然而, 随着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破产,所谓新学运动在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的夹攻下,很快就偃旗息鼓,溃不成军。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新学运动”的失畋, 在文学界和翻译界的直接反映是二十世记初期,尤其从1905年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这个时期,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创作和翻译,大肆泛滥,影响极坏。


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大家知道,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直接是为经济基础及其政治制度服务的。翻译虽然有別于创作,但就目的来说,两者却是共同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竭力想通过西方文学和哲理的介绍,向人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鼓吹变法维新,企图用改良的办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外国帝国主义决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更不会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让资产阶级所取代。于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各为其目的,紧密勾结,狼狈为奸,在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大肆抛出武挟小说和言情小说,用来毒害人们的思想,麻痹人们的斗志,使人们迷恋于色情,梦幻于武侠, 而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存亡完全置于不顾。


鲁迅(1881—1930)不仅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为我国翻译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 他的文学活动,翻译先于创作。早在1902年去日本留学时,就开始翻译活动。最早的译品有《斯巴达之魂》和《月界旅行》。鲁迅译《斯巴达之魂》,其用意很明显是借歌颂斯巴达人同仇敌忾,战胜强敌的英勇精神,用以激励中国人民的斗志。至于译《月界旅行》 的目的,鲁迅在这小说的辩言中写道在于使读者获得一般的知识,破遗传之速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敬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从这里可以看到,鲁迅从他最早开始翻译活动起,就抱着明确的救国的目的。


1907年,鲁迅发表了两篇极其重要的文章。一篇是《摩罗诗力说》,另一篇是《文化偏至论》。在前一篇论文里,鲁迅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洋文学,热情赞扬了象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显克微支、裴多菲等等敢于同恶努力抗争的摩罗派诗人,要人们学习他们“立志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顽强的斗争精神。


鲁迅在这个小说集里只译了三篇。这三篇是:《谩》、《默》、 《四日》。这三篇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著名作家安特列夫(前两篇)和迦尔询所著,全是揭露和抨击腐朽的俄国社会的。透过俄国社会现实的剖析,可以帮助人们看到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这些作品和当时风行的武侠、言情小说,正好成为鲜明的对照。


不过,《域外小说集》的影响甚微,因为它的销售量只不过几十册而已。直到五四运动以后,人们在斗争中开始觉醒了,这小说集重版时才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前,站在斗争前列并发挥巨大作用的,还有《新青年》杂志。它创办于1915年,一问世就明确宣告其宗旨:“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社工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



微信公众号

[1] [2] [3] [4]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