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翻译理解的原则指引

发布时间: 2018-01-03 09:11:22   作者:译聚网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翻译理解指对原语文本或原语语段的多维度、多层级的内涵把握,我们不仅强调理解的结果,更要关注理解的过程。



翻译理解指对原语文本或原语语段的多维度、多层级的内涵把握,我们不仅强调理解的结果,更要关注理解的过程。因为可顸期的结果, 受制于受操控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语言的使用,正是使用(use)支配着意义和意向以及局部和整体的形式和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尽全力做到:


第一, 把握语言交流中的语境以获得交流中的语义

交流中的语境(context in communication)就是语言使用中的动态的语境也叫做“认知语境” (cognitive context),这是把握交流中的意义的依据:交流使意义动态化,因此牢牢把握交流中的语境就成了准确把握交流中的意义、达致正确的认知的关键。例如“iceberg”处在静态中时它的涵义是很有限的,也是游移不定的,即“冰山”、“巨大的冰块”。但当iceberg 一旦进入交流语境“She's but an iceberg" 中,这个词立即获得了交流中的语义:“我原以为她很热情,现在才知道她其实是个冷冰冰的人,毫无热忱,令人望而却步”,等等。交流语境使词义动态化,而且交流语境越“大”、越充分,交流语义就越容易定格、越明确,包括交流赋予这个词的情态(分寸、褒贬等等)和种种暗含义。这都是将意义动态化的结果。


第二,扩大交流中动态化的语义,以获得意象与意境 

对于有汉语参与的语际转换而言,意义定夺是永远与审美判断两相嵌合的,因此语义的动态化还必须推展、提升到意象(image)和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的审美考量,这是文本理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人生坎坷”,在理解中不可能不使人想到崎岖的道路, 因而使“坎坷”获得“rough and rugged paths”的意象。翻译理解中的意境把握,也离不开译者的动态化析义辨义。意境常常是意象的艺术情景化。例如“残阳如血”“残阳”的意象与“血”的“境象结合”可以产生一种非常悲壮的意境以寄寓人的悲怆情绪。这一理解即可使译者将“残阳如血”译成 “the dying sun is blood-red”,这是所谓语义 辨析与定夺和审美考量的嵌合的所指之一。


第三,提升交流中的动态化语义整合,以获得对次文本的把握

翻译理解还包括析出文本的“潜意识”,即所谓次文本(co-text)。文本的词语、句子、语段的意义不仅是语境化的、动态化的,而且也是多层次的,这是因为意义处于这样一种联立的动态关系中可隐、可显,可半隐、可半显,从而使一个文本可能析出多层涵义、衍生出多重文本。究竟哪一种解读比较贴近原语文本或原语语段的原意,一切取决于译者的悉心求证,包括:(i)文本内证。文本内证是重要的文本解构分析法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文本是自释的,即文本内部的前后关联或交错关联。如作者在文本的前面解释了后面提出的问题(或相反)。交错关联也很常见,即文中存在或明或暗的互指(或预指armphom,即前面 的部分可以解释后面的部分;或后指cataphora即后面的部分可以解释前面的部分);(ii)文本外证。文本外证是极重要的文本解读手段,其中包括:(a)人文互证,即从研究“作者其人”来印证“其文”的真义;(b)可文性(intertextuality),即将作者的若干著作进行对比来印证其文的真义;也指将此一文本与别的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显示、论证其真义。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