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口译的自然理解过程

发布时间: 2018-02-09 09:11:1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口译过程不断证明,理解只不过是把信息变成意思,然后可以用任何特定的交流符号来表达。



为了确定这种技巧的特点,不妨再看一下有关收音机广播体育比赛的那个例子。播音员看着比赛场上所发生的一切, 把它弄明白,并进行讲述。他把视觉看到的信息归纳、转变为用口说出的意思。把看到的信息变成意思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也是一个最不知不觉的过程。我们说“看到保罗了”,当时我们实际看到的是体型、肤色和动作。只有画家才会停下来考察这个视觉形象,其他的人则没有看完就会明白看到了什么。他们把视觉看到的和他们以前所了解的保罗联系起来,从而得出印象,他们“看到保罗了”。这个过程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同样的过程也能把听觉听到的变成意思。口译过程不断证明,理解只不过是把信息变成意思,然后可以用任何特定的交流符号来表达。如果你听到天空中布噪音,你就会意识到那是一架飞机在上空飞过造成的。至于这个概念如何表达,则取决于交流双方所说的语种以及所感觉到的信息和讲话对的情景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读者大概会接受这样的观点: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多少发布信息的背景,便有多少种表达概念的方法,根据样方式来推理,我们可能回进一步接受这样的观点:不管使用哪一种语言来表达,任何口头交流都可以归结到讲话所表达的意思。可见,口译是一个三角过程(语言一意思一语言),而不是单纯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直线过程。语言先被感知(感知阶段),接若被归纳出意思(理解阶段),最后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表边阶段)。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说,如果译员把法语译成英语,他先把法语的“布”拆成“布条”,然后再“梳理布条”,把它再织成英语的“布”。换句话说,译员把听到的再说出来之前,先把发言者明确表达的思想变成一种未表达的思想。完成这一步以后, 就没有什么可以妨碍他表达现在已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了。对此,他表达得很自然,就好象他不进行口译时谈运己的观点一 样。


由此可见,口译过程和每个人每天经历的形成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译员运用的思维过程,是在日复一日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他运用每个人都具有的本能来理解许许多多思想,再以非言语形式把它们储存起来(这与死记硬背词汇毫无关系),然后再用言语形式把思想和概念表达出来。这在说出口时是很自然的,但消失得也很快。因此, 译员大部分技巧的基础是一种很自然的思维过程,即思想一语言过程。更进一步考察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是可逆的。而一旦逆转过来,这一过程就会导致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我看到保罗了”这句话被一个只外人听到了就能听懂,因为他把保罗这个名字变成一个模糊的思维形象。他把语言变成思想,来理解他所听到的这句话。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