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对待科研的态度非常乐观,面对困难时看重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妥协。“他对物质条件要求较低,经常会穿一些企业发的免费T恤。”余天呈说。
学钢琴和读毛姆的小说
虽然余天呈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科研项目上,但并未放弃自己的爱好,也保证每天有9个半小时的睡眠。
到波士顿后,他开始重新学习钢琴,还请了私人钢琴教师。“之所以说重新学,是因为小时候学过,但现在对钢琴的理解和感受已经完全不同。老师告诉我,不要怕弹错,重要的是艺术处理。”在学钢琴的过程中,余天呈觉得“非常好玩,甚至有时会觉得自己在和历史上的音乐巨匠进行对话”。同时,他办了学生卡,每周都可以去听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出。
余天呈对音乐的兴趣源于在清华大学读大一时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参与合唱的感受——被西方古典合唱艺术所震撼。“幸运的是,合唱团指挥丁毅老师能力出众,拓宽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到美国读书后,便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合唱团。”
也是因为对音乐的爱好,余天呈十分仰慕赵元任。“音乐总是能打动人心,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比如由徐志摩作词、由赵元任谱曲的《海韵》在我人生低谷时给了我许多启发与鼓励。”余天呈说。
近一年来,余天呈小说读得比较多,原因是迷上了一些大师的语言风格(比如毛姆)。“本科时,我的年阅读量约100本书,读博士比较忙,变成约50本。”余天呈说。
读书、学钢琴、看演出、参加合唱团……余天呈的博士生活并不都是坐在电脑前,“学业确实很忙,但需要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有新的想法。其实,有时候虽然不在电脑前,但思考是不停的。”
“麦迪逊的冬天寒冷而漫长,经常会让我回忆起遥远的家乡东北。不出门的时候,我会经常对着广阔的湖泊思考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余天呈第一次赴美交换学习期间关于未来的思考,在今天的答案是“希望能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