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留学青年:“学会如何看待失败”
2019-06-11 14:53:01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赵晓霞    神州学人网    


  对于学术领域的失败该如何评估?余天呈认为用“如何看待风险”来描述更合适。在留学期间,他了解到有些教授的研究方向虽有前瞻性,但不确定性大,风险也高。但在这些教授看来,要想收获宝贵的科研成果,就必须要承担探索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到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后,余天呈问导师:“我选择什么样的具体题目比较好?容易上手,也容易出成果的。”


  老师答:“这无所谓,我有一箩筐问题可以交给你去做,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自己觉得有意思、也能完全投入进去的问题。即使在题目开展的过程中有不确定性,也可以慢慢调整。”


  这段和导师的对话,给余天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他开始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题目。


  选课题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赴美学习、交流之前,余天呈在阅读国外科学家的文章及专著时,会好奇他们的研究环境。幸运的是,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他争取到了两次赴美学习的机会。


  读大三时,余天呈获得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校级交换名额,并赴该校学习。他的指导教授既年轻又有活力。“我还记得和教授第一次讨论问题时的场景,教授之前接触中国学生比较少,对于我对相关问题的见解感到吃惊,当时就仔细地把他关心的问题都给我讲了一遍。”


  除科研任务之外,余天呈还修习了6门课程,达到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交换生选课的上限,其中4门研究生课全部获得最高分。他的表现,吸引了好几位任课老师的注意,他们都曾发邮件问他是否有意去自己的实验室读博士。


  在麦迪逊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后,次年暑假,余天呈进入斯坦福大学实习。“在斯坦福大学,最让我开心的事就是能和心目中的学术偶像近距离接触,让我看到他们的平凡与不凡。”余天呈说。


  如今,博士生余天呈和导师每周单独见一次面交流科研问题。导师对待科研和生活的态度给了他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年春天,导师告诉余天呈可以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研题目了。“记得他和我说选题时,我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得慢慢想。没想到导师每周见我时都会问,想得怎么样,逼着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大概过了1个月,终于有点头绪。”余天呈回忆说。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华媒:9成留学生对日本满意 生活越久印象越好
下一篇:人社部:40年累计365.14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发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