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版】 没有名字的咖啡馆 入围法国Medicis和Femina文学奖 Le Cafe sans nom 法文原版 Robert Seethaler【中商原版】。
【券面额】5 元
【到手价】106.00 元
进口法文版《Le Café sans nom》中文书评
——在维也纳无名咖啡馆的氤氲里,旁观一场“二战”前夜的缓慢崩塌
一、版本信息
书名:Le Café sans nom(《无名咖啡馆》)
作者:Robert Seethaler(罗伯特·泽塔勒)
语言:法文原版(德语转译)
出版社:Éditions du Seuil / Points 文库,2024 年 4 月
规格:文库本 115×180 mm,224 页,70 g 轻型纸
到手价:当当“进口原版”现货 39–42 元,无书腰,附 8 页“Dossier de lecture”阅读指南
ISBN:9782757909902
二、开箱印象
外封:雾面咖啡棕,烫白“Café sans nom”手写体,像一块被蒸汽熏旧的店招。
纸质:70 g 轻型纸,单手可卷;缺点易泛黄,适合“读完即旧”的做旧感。
字体:10.5 pt Garamond,行距宽松;段落间留空大,方便旁批。
附加:卷末“Dossier”含人物年表、维也纳咖啡馆史、作者访谈,对非法语母语者极友好。
三、故事梗概(无核心剧透)
1937 年 2 月,维也纳第 9 区。
男主 Franz:25 岁,因“心脏杂音”免服兵役,从乡下扛一只旧皮箱进城,应聘成为“无名咖啡馆”跑堂。
咖啡馆:店号已掉漆,菜单三十年未换,常客却是城里最锋利的大脑——精神分析师、犹太记者、被除名的哲学教授。
女主 Anka:匈牙利裔大提琴手,每晚在咖啡馆角落排练巴哈无伴奏,弓弦与咖啡磨豆声互为节拍。
时间轴:从 1937 年 2 月到 1938 年 3 月“德奥合并”前夜,共 13 个月,分 24 个短章,每章标题皆是一杯咖啡名(Melange、Einspänner、Kleiner Brauner……)。
当窗外冲锋队巡逻声渐近,咖啡馆的蒸汽也遮不住恐惧。Franz 把每位常客的最后一句私语写进“咖啡日记”,却不知道自己也将成为别人的“一句私语”。
四、语言与译本观察
原文为德语(泽塔勒母语),法译本由 Olivier Mannoni 执笔,保留大量奥地利口语“Grüß Gott”“Gspusi”,再用法语小注解释,使文本自带“口音”。
句式:平均 12 词一句,大量省略主语的对话,像咖啡机喷出的短促蒸汽;N2 可通读,N3 需查 10 % 奥地利方言。
时态:叙事用 passé simple,对话用 présent,形成“历史-当下”并置,阅读节奏像交替播放的慢板与快板。
音频:Seuil 官网提供免费 MP3,由维也纳国家剧院法籍演员朗读,维也纳口音+法语节奏,适合 Shadowing。
五、主题与符号
咖啡=时间胶囊
每章以一杯咖啡开场,研磨-萃取-吞咽的过程,把 13 个月压成 24 次“瞬时的永恒”。
无名=匿名=无国籍
店号掉落,暗示旧维也纳的多元身份正在消失;Franz 也无“家籍”,成为时代裂缝的见证人。
声音与沉默
大提琴声、磨豆声、冲锋队军靴声,三声交替;当军靴声最响时,咖啡馆反而陷入最长的一段沉默——泽塔勒用“无声”写“惊雷”。
六、阅读体验
节奏:每章 8–10 页,可“一杯咖啡读一章”;读完抬头,发现手里的拿铁已凉,像从 1938 年回来。
情绪:没有正面战争描写,却让你听见“时局”如何把日常碾碎;合上书,会想去摸热杯子确认自己仍活在和平年代。
仪式感:文库本尺寸≈咖啡杯直径,可单手立在桌边拍照;封面咖啡渍色,洒上一点水也不心疼,反而更真。
七、与作者前作的互文
《一整年的光》写“山”与“死”,本书写“城”与“离”;主角同样是从乡下来到“大世界”的旁观者。
泽塔勒招牌“短句+留白”风格不变,但把阿尔卑斯雪意换成维也纳咖啡蒸汽,更湿、更闷、更不安。
若你已读过《光》,会在本书找到同款“静默震撼”;若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更轻量的入口。
八、适用人群
法语专业大二以上:首次接触“历史-文学”双主题,可用“咖啡名”做章节复述练习。
咖啡控:24 种维也纳咖啡名称+冲煮细节,读完能背菜单,去咖啡馆点单自带 BGM。
二战/中欧史爱好者: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普通人”视角,补足教科书里缺位的“日常史”。
轻量收藏党:224 页、40 g 重量,出差塞口袋,比Kindle还轻。
九、不足与遗憾
篇幅过短:24 章后戛然而止,想继续看“战后”续篇,作者明确表示“让沉默留在那里”。
无中文译本:简体版权尚未售出,只能啃法文或德文;台版也未宣布,生肉门槛劝退部分读者。
纸质易黄:70 g 轻型纸在南方 1 个月泛黄,收藏需加干燥剂或干脆读电子版。
十、一句话总结
《Le Café sans nom》像一杯冷掉的 Einspänner:表面奶沫仍甜,底部黑咖啡却已苦涩——
它把“大战前夜”的惶恐,磨成一杯可入口的小品;让你在 24 次咖啡香里,听见历史齿轮无声的咬合。
如果你想来一场“短句+蒸汽+时代噪音”的沉浸式阅读,同时把“维也纳咖啡名”背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请把这本小书放进通勤包——
下一班地铁,就是 1937 年维也纳的“无名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