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肯定/否定范畴与情态性的相互关系
对于肯定/否定范畴与情态性的相互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存在分歧。在《俄语大百科词典》语言学卷中指出情态性这个范畴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根据表述的交际目的可分成肯定—疑问—祈使三者的对立,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对立等等。
在1980年Шведова所主编的前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中,虽然在总的内容上仍恪守情态性是“表示谈话人对所报道的内容的态度或报道的内容对现实的关系”的表述,但在实际落实时,已超越了句子结构范畴的内涵。此时提出了四种存在形式和意义,如:“①客观情态意义,存在于任何句子之中,本身组成一个对立体系(即现实性/非现实性),通过聚合体表示;②主观情态意义,其表达手段很多,包括语调、词序、重复,专门的句法结构,实词和语气词的组合,以及情态词、感叹词等;③词汇意义表示可能、必要、被迫、准备等的动词、短尾形容词、述谓词等;④在某些著作中,肯定、否定、疑问等范围内的意义也被视为情态意义”。1990年Шведова和Лапатин合著了一部《俄语语法》,重新提出对情态性的四种理解:1)按交际取向不同的句子的对立现象(断言、疑问、祈使);2)肯定、否定;3)现实性、或然性、推测性、非现实性;4)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等现象。可见,肯定/否定被Шведова纳入情态范畴之中。
国内吴贻翼教授也把肯定/否定纳入了情态范畴。他在其著作《现代俄语功能语法概要》中指出情态意义大致有:肯定和否定,确信和怀疑,可能和不可能,需要(应该)和不需要(不应该),希望、愿望,祈使等。
可见,大多数学者比较赞同肯定/否定属于情态范畴的观点。而姜宏学者在其博士论文《试论现代俄语中的否定范畴》中指出:同一个句子中既可以出现主观情态意义的表达手段,又可以出现否定的表达手段,这说明了它们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而不是所属关系。如Он,вероятно,не пришёл. 她认为肯定/否定不应该归入情态范畴。
通过以上对各家观点的论述,依据Бондарко 的功能语法理论,本文认为肯定/否定范畴应纳入情态范畴。肯定/否定范畴有其自己的情态语义类别,而且在言语交际中其情态意义种类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二、言语交际中的肯定/否定情态意义
(一)语境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而言语交际必须发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对语境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将其概括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狭义的语境指对语义的表达和理解影响较为直接的因素,如说话和听话的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话的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包括表达者和接受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生活经验以及当时的心情等,甚至还包括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结语
本文对现代俄语中的肯定/否定语义范畴及其情态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选取的具体的肯定/否定意义表达对俄语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俄语表达肯定/否定意义的各种语言现象的认识,为学生全面掌握肯定/否定范畴有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Изд “Наука”. М.,1980.
[2]吴贻翼.现代俄语句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孙夏南.论情态性[J].中国俄语教学,1997(3).
[4]钱琴.表达否定和情态性的一些句法手段[C].见:李勤主编.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一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郝斌.俄语句子情态性的表达[J].外语学刊,2001(2).
[6]张会森.俄语功能语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8]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9]信德麟,张会森,华邵.俄语语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岳静,(1980-),女,山东聊城人,华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