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那种“满堂灌”的旧教法,同时研究新教法,不能只是“讲透讲深”,还要留有“余味”,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探寻。不仅是使学生“会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第斯多惠说得好:“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给学生怎样寻找真理。”授课时着重指出思路,提供线索,再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推测和设计可能的结论。让学生有所“知”,更让学生有所“思”。课堂提问时,让学生多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所提问题要有新意、启发性和迷惑性,组织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好问、好说、敢想、敢做。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同老师争辩.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例如:我们在上基础日语第四册第二课《余暇》的时候,可以这样以问题的形式导入。「みなさん、暇のとき、何をするつもりですか?なぜですか。」、有的学生这样回答:「寝るつもりです。毎日毎日勉強して、寝不足だから。」;有的学生这样回答:「旅行するつもりです。友人と一緒に旅行するのはずっと前から望んだから。」。最后教师再问「それでは、暇と余暇とは同じ意味ですか、それとも違いますか」。以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形式,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4 因材施教,倡导合作互动,活化教材,培养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由于对日本、日语的了解很少,或者有的学生是被调剂到日语专业的,所以很多初学日语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这时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指向,给予多领域的接触,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很多学生会对电影、电视剧、动漫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由于学生语言知识不丰富,听懂率不高,容易发生学习兴趣偏移,即只注意情节,对语言的学习一知半解。应尽量选择一些内容难度与精读课相当,生词量少,发音标准,语速适中的音像内容作为教材。
2.5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仅仅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对于过分熟悉的环境下尝试某种活动容易产生疲劳感,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厌烦,从而打击他们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持续性,所以我们教师还要把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探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日语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不仅使教师顺理成章地于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而且也要求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课外运用日语进行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机会,确保学生使用日语进行实践的同时拓宽视野、多向思维。日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很多,例如,我们可以不定期带学生拜访日语外教,在与外教得到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举办一些简单派对,充分利用外教资源,近距离地多接触日本人思维方式,助于学生母语思维的转变。我们还可以发挥学校日语角的作用,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提高学生智力活动水平,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可以成立日语俱乐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日语歌唱比赛、日语讲故事、日语书法比赛,日语演讲比赛,日剧配音比赛等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到相关公司见习,实习,打工等,这样不仅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且能让他们更清楚的知道学习日语的目的,更新固有的思维模式,是思维能力多样化。
3 结语
马克思曾说过:“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forgetting all about his own.”(当一个人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一定要做到在使用外语时,忘掉本族语),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日语思维的能力,形成日语思维的习惯,才能帮助他们真正掌握日语这门语言。教师在从事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切实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努力养成日语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汉昌.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O00.
[2]陈智杰.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开发[J].English Weekly,2004.
[3]夏玉娃.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大家,2010(5):26-28.
[4]王桂英.职校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改革[J].考试周刊,2010(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