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正版图书 茶经 汉语-葡萄牙语对照 [唐] 陆羽 外文图书 外语中国文化类书籍 葡萄牙语类阅读书籍。
【到手价】59.50 元
当“茶”遇见“葡语”:陆羽《茶经·汉葡对照》简体书评
版本信息
书名:茶经(汉语-葡萄牙语对照)
原作者:[唐]陆羽
葡译/注释:Maria de Lurdes Nogueira(玛利亚·德·卢尔德斯·诺盖拉)
中文版审校: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葡翻译研究中心
出版社:澳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页数:328页(正文双色套印+60页彩色图谱)
定价:MOP 180(约¥150)
装帧:裸脊锁线,可180°平摊,配赠“葡式瓷砖”书签
一、为何“茶经”需要葡语?
全球茶消费第三极:葡萄牙本土年进口绿茶增速17%,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葡语国总计占世界茶叶消费7%,却无权威陆羽译本。
中葡文化400年回流:16世纪 Jesuits 经澳门把茶带到里斯本,却只留下“chá”一词;该译本首次让葡语读者在母语层面理解唐代蒸青工艺与“精行俭德”美学。
澳门“以译搭桥”:借 UNESCO 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2022年热势,出版方把“典籍外译”做成可落地的文化产品,而非学术自嗨。
二、内容架构
原文 → 今译 → 葡译 → 文化注释 → 工艺图谱 → 冲泡视频(扫码看4K)
原文:以国家图书馆南宋百川学海本为底本,保留繁体字形,缺笔字随文出校记。
今译:白话不“口水”,尽量对应陆柳原文节奏,如“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译作“水品排序:山泉第一,江河第二,井泉第三”,让葡语回译不至过长。
葡译:采用欧洲葡语(PT-PT)为主,兼顾巴西(PT-BR)用词差异,歧义处加脚注“BP: xxx”。关键术语统一表:
茶 → chá
荼 → tu(古字保留,加音标)
蒸 → vaporizar
捣 → pilão
隽永 → sabor lingering(音译+意译)
文化注释:双栏对照,左栏中文,右栏葡语。重点解决两类疑问:
物质文化:什么是“具列”?译者画3D爆炸图,标注“竹制茶棚”各部件葡语名。
礼俗观念:陆羽把茶定义为“最宜精行俭德”,葡译加脚注解释“俭德”与基督教“temperança”异同,避免西方读者把“俭”简单等同于“节约”。
图谱:60页全彩,分“唐代蒸青团茶”“宋代点茶”“明清散茶”三组,请四川雅安茶厂按《茶经》复原“蒸-捣-拍-焙”四道工序,摄影师全程跟拍,最后一张“砖茶出模”被做成封面。
数字拓展:每章末附二维码,扫码看4K短片:澳门茶艺师用葡语讲解“如何用手背试釜中水温”,YouTube上线两周播放12万,评论区出现葡语、巴西葡语、粤语、英语四语混战,意外成为“语言景观”样本。
三、译文风格
再创造式“香感”:陆羽写茶香“如兰似麝”,葡语无“麝香”日常词,译者用“um aroma que nos faz lembrar o cravo e a baunilha selvagem”(令人忆及丁香与野香草),以“通感”代“名物”,被葡国《读书》杂志评为“2022年度最美翻译句子”之一。
节奏对应:中文四六字句多,葡译用“名词+de+名词”叠套,尽量保留顿挫,如“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O chá é a árvore excelente do Sul.” 主系表倒装,读出“颂”味。
留白:陆羽写“其沸,如鱼目,微有声”,译者不直说“鱼眼”,而写“quando as bolhas são do tamanho de olhos de peixe, ainda que quase inaudíveis”,把“微有声”留给读者想象,符合葡语“少即是多”美学。
四、学术与实用价值
典籍外译新样本: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23年把本书列为“葡语世界推广案例”,译者Nogueira在里斯本大学讲座,用陆羽“五行-五味”对照希腊“四元素”,现场300座报告厅加座至阶梯。
术语标准化:出版方与葡萄牙农业部合作,首次把“杀青”“闷黄”“渥堆”等六道黑茶工艺写进葡语技术文件,填补欧盟茶叶法规空白;巴西圣保罗大学农学院已采用本书术语表作为研究生必读。
教学场景:
中葡口译课:教师拿“茶之具”章节做“器物说明”同传练习;
饮食文化研讨:对比陆羽“煎茶法”与葡国“马黛茶”gaucho仪式,讨论“热饮社交”跨文化差异;
旅游现场:澳门博物馆把书中图片做成AR,游客手机扫描清代茶壶,即刻弹出葡语3D解说,配音由译者本人录制。
五、阅读体验
装帧:裸脊+仿古毛边,翻页有“沙沙”声,模拟竹简触感;封面以葡萄牙青花瓷砖(azulejo)图案拼出“茶”字,蓝白配色在灯光下会呈现“水波纹”。
气味:内文采用低克重纯质纸,不喷油墨味,热水蒸汽熏后散发淡米香,被读者戏称“可以当茶垫的书”。
互动:书脊暗藏NFC芯片,手机碰一碰直达出版社论坛,已有巴西网友上传“马黛茶+陆羽煎茶法”混搭实验视频,弹幕全是“?!”。
六、不足与争议
价格:MOP 180在澳门本地属中档,但对内地学生仍小贵;出版方表示首印3000册成本摊薄,未来若加印会推“平装教学版”。
底本:选用南宋本固然权威,却导致“一之器”部分缺字,需靠《四库》本补遗,译本只在脚注出现,普通读者不易察觉。
语音:书中“荼”“檟”“荈”等古字附国际音标,却未给葡语读者标注“现代普通话读音”,不利于导游现场教学;2024年计划推出“扫码听音”补丁。
七、结语
当陆羽的“山水上”遇见葡萄牙的“大西洋雨水”,当“精行俭德”碰撞“海洋冒险精神”,这本小小的汉葡对照本提供的不只是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把文化泡开”的尝试:让茶叶在另一种字母系统里舒展,色、香、味重新析出。也许,真正的“茶汤”不在釜中,而在两种语言交错的瞬间——那里,有山岚,也有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