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呼吸 英文原版 Exhalation 特德·姜 降临作者新作 Ted Chiang 科幻小说 搭你一生的故事 隐身人 时间机器。
【到手价】52.60 元
呼吸之间,宇宙重启
——进口英文版《Exhalation》中文书评
一、拆塑封:当铝箔袋变成时间胶囊
收到Vintage International 2023年发行的精装版,第一眼注意到的不是封面,而是塑封外另套的一层铝箔袋——像给真空食品做的防护服。沿撕口轻轻拉开,袋内空气瞬间泄出,发出极轻的“嘶”,仿佛帮宇宙完成一次微小的熵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不是装书的包装,而是Ted Chiang给读者的第一个“装置艺术”——阅读尚未开始,你已亲手演示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篇目速览:九口故事,九种时间维度
The Merchant and the Alchemist’s Gate(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阿拉伯风“任意门”寓言,告诉你:过去无法改写,但过去可以解释。
Exhalation(呼吸)——真空大脑自拆颅骨,用空气指针写下宇宙即将“均匀寂灭”的遗嘱。
What’s Expected of Us(我们应有的期望)——自由意志只是神经信号的回声,按按钮=给宿命打卡。
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软件体的生命周期)——把AI当宠物养,十年陪伴只为证明“情感”不是更新日志里的字段。
Dacey’s Patent Automatic Nanny(达西的全自动保姆)——维多利亚蒸汽朋克版“阿尔法狗带娃”,结局让“原生家庭”概念短路。
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事实之真,情感之真)——给记忆加“谷歌翻译”,非洲口述史与欧洲文字史互相打脸。
The Great Silence(大寂静)——波多黎各阿雷西博望远镜旁,一只濒危鹦鹉对人类说:你们仰望星空,却看不见眼皮底下的我。
Omphalos(脐)——六千年前上帝留下的“宇宙肚脐”化石,让虔诚信徒第一次怀疑:如果创世不是为了人类?
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自由带来的眩晕)——量子分支机让“平行自己”变成手机APP,你随时能围观另一个“我”混得比本我好。
三、语言:理工腔也可以写诗
Ted Chiang的句子像经过CNC切削——表面冷光,断面却有激光灼烧留下的彩虹纹。举例:
“The universe began as an exhalation, and someday, all of us will inhale it back into silence.”
直译:“宇宙始于一次呼气,终将被我们悉数吸回寂静。”
原文“exhalation/inhale”形成一对逆向动词,把热力学“平衡”写成呼吸的“一出一进”,既科学又生理,还自带冥想节奏。中文译本(译林版)译为“呼气/吸回”,已尽力,却少了英文h音的“白噪音”——那是空气穿过气管的摩擦声,像宇宙在耳边低语:你活着,所以你耗能;你耗能,所以你加速灭亡。
四、阅读体感:把“烧脑”拆成“慢炖”
每篇平均30页,信息密度却堪比一篇Nature综述。Chiang的典型套路:
第1-5页:抛出设定,像把一颗螺丝轻轻拧进脑壳;
第6-15页:加速拧紧,你感觉头皮发紧;
第16-25页:螺丝刀突然反转,连螺纹带血一并拔出;
最后5页:他把螺丝递给你,说——“喏,这是你的自由意志。”
读完《Exhalation》同名篇,我放下书去厨房开冰箱,竟下意识检查冷冻室门封是否漏气——第一次意识到“空气流动”原来如此奢侈;而《The Great Silence》让我关掉背景音乐,静静听客厅挂钟的滴答,好像在等鹦鹉开口。Chiang不提供答案,只提供“观察协议”:当你把注意力调到指定频段,世界就会露出隐藏频段里的悲悯。
五、进口英文版“物质感”:让纸页变成散热片
Vintage此版采用80g无酸纸,封面烫银线条是脑叶轮廓,摸起来像低温金属;书脊裸露车线,黑白线交替,暗示“信息-热量”双通道。最心机的是扉页附一张半透明描图纸,印着作者手写句子:
“Stories are heat engines running on difference.”
把描图纸盖在正文任意页,字迹与正文重叠,像给文字加一层“热辐射”——你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因为描图纸会反光,眼睛必须不断调节焦距,恰如大脑在不断调节“认知温差”。
六、思想回声:当自由意志被写成“热力学”
九篇故事看似分散,实则共用一条暗线——
“信息需要能量,能量产生熵,熵指向寂灭,于是任何‘计算’——无论是记忆、意识、AI还是上帝——都在替宇宙提前写遗书。”
但Chiang的温柔在于:他让“遗书”本身成为“意义”。
《软件体》里AI宠物最终没人买,却被女主继续喂养,因为“爱”不是商业指标;《大寂静》里鹦鹉明知种族将亡,仍教人类小孩说“我爱你”,因为“被记住”本身就是对抗熵增的微型热机。于是:
自由意志=无法阻止熵增,但可以选择“如何排列自己的热量”。
你可以选择把热量变成仇恨、利润或算法;也可以把它变成故事、音乐或一次伸手拍肩。
七、读后:把呼吸还给自己
读完最后一页,我把铝箔袋重新套回书上,像给宇宙做一次“人工呼吸”。袋内空气已不多,却足够让纸页继续缓慢氧化——那是小说在真实世界继续“呼吸”的证据。
我突然想起《Exhalation》里真空大脑的最后一句:
“请温柔地使用你所剩余的空气。”
于是,我关掉空调,打开窗,让 29℃ 的夏夜风灌进来;每一次吸气都带着城市尾气和栀子花香,每一次呼气都在加速地球热平衡。但我知道:
只要我还在排列这些空气分子,把它们变成文字、语言或一次心跳,我就仍在给宇宙写一封“热量情书”——
那封情书的落款,叫“自由意志”。
八、如果你也想被“热力学”拥抱?
别在深夜读《Exhalation》同名篇,你会忍不住去听自己的呼吸声;
别怕英文难,Chiang用词精准却不高冷,NCE4级就能顺滑入境;
读完把铝箔袋留好,套上书,像给宇宙做一次“人工呼吸”;
然后,在下一次深呼吸时,对自己轻声说:
“慢慢来,温柔地使用你所剩余的空气——
那是宇宙借给你的,
也是你唯一真正拥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