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英文原版 金庸 射雕英雄传 4册合集套装 经典武侠小说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Jin yong 中国文学 英语书 卷一二三四。
【到手价】66.00 元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A Hero Born
作者:Jin Yong(金庸)
英译者:Anna Holmwood(郝玉青)
出版社:Maclehose Press(英国 Quercus 出版集团)
ISBN:978-1-529-401-227-1(精装首版,2018)
一、为什么要读英文版
金庸的武侠曾被称为“不可译的文本”:招式名、诗词、历史梗、江湖切口,层层叠叠,像一座七宝楼台。Anna Holmwood 用八年时间拆楼、编号、再搭起一座新材料但同比例的英文楼台。读英文版不是为了省事,而是为了看译者如何把“中文的筋骨”移植到“英文的皮肤”里——有时你会先认骨架,再猜皮肉;有时先见皮肤,才惊觉骨相未改。这种“错位的新鲜感”,是进口英文原版的唯一理由。
二、译名策略:从“降龙十八掌”到“Eighteen Dragon-Subduing Palms”
Holmwood 的翻译哲学是“先声夺人,再解释”。她把“降龙十八掌”直译为 Eighteen Dragon-Subduing Palms,再在正文第一次出现时加脚注:
“Each palm is named after a line from the Classic of Changes, invoking the dragon as both cosmic force and imperial symbol.”
一句脚注,把易经、皇权、武学三层意思压进 20 个单词。中文读者习以为常的文化暗码,被译者掰开、晒在英文阳光下——反而让我们第一次看清它们有多密实。
三、节奏与语感
金庸原文的短句、对白、旁白切换极快,像评书加电影分镜。Holmwood 用英文的“and then”链式结构模拟这种节奏:
“He leapt up, seized the spear, and then, with a twist of his wrist, sent it whistling back toward its owner.”
三个 and then 把动作拍成三连击,读起来的速度感与中文的“说时迟那时快”旗鼓相当。中文读者读英文版,会突然意识到:原来金庸的“快”不仅是情节快,更是句子快。
四、人物:郭靖的“钝”与黄蓉的“灵”
英文里形容郭靖的“朴实”用的是 slow-witted but steadfast,黄蓉的“机灵”则是 quicksilver wit。slow-witted 带一点憨,quicksilver 带一点毒,两个形容词把人物的化学反差锁死在纸面上。读到郭靖在张家口第一次请黄蓉吃牛肉面的段落,英文把“二十四两银子的一顿饭”换算成 “a meal that cost more than a labourer’s yearly wage”,文化换算精准,喜剧张力一点没丢。
五、武功:招式、诗意、杀气
“九阴真经”译为 Nine Yin Manual,保留阴(yin)的拼音,再附注:yin here denotes the dark, feminine, recessive force in Daoist cosmology.
“弹指神通”变成 Flicking Fingers Divine Skill,看似笨拙,却在后文用 “a casual flick that could shatter stone” 把杀气补回来。
译者绝不恋战字面,而是先让读者“听见”招式,再“看见”效果,最后“感到”杀气,三层递进。
六、历史与江湖
金庸把南宋抗金史写成江湖前传,英文版保留所有年号、地名,但在地图前加一张“12 世纪中国北方势力图”。中文读者向来脑内自带 GPS,英文读者第一次有了“历史坐标系”。最妙的是译者把“江湖”译作 Rivers and Lakes,并在序言写:“It is not a place, but a state of mind—fluid, borderless, and always on the move.” 一句话把江湖译活了。
七、缺失与遗憾
诗词:黄蓉唱《山坡羊》的曲子被译成自由诗,韵律损失不小;
方言:韩宝驹的浙江口音、朱聪的苏州软语全部统一为“plain English”,人物音色趋同;
回目:金庸对仗的回目变成简单数字 Chapter 1、Chapter 2,失去“章回小说”仪式感。
但译者坦言:若连回目都押韵,正文节奏必被打断——这是译者的“断指求生”。
八、版本与装帧
精装首版:布纹硬壳、银箔压印“Condor”字样,附南宋地图、人物表、武功谱;
平装普及版:轻便胶版纸,删减地图,适合通勤;
电子书:内置超链接脚注,一点即跳译注,反而比纸书更“武侠互动”。
若想收藏,建议精装;若想批注,电子更佳。
九、阅读策略
先读正文,不急着看脚注,体验节奏;
二刷再读脚注,把文化暗码拼成完整拼图;
朗读武功段落,感受英文短句的“打击乐”;
对照中文任意一章(推荐醉仙楼比武),看译者取舍,等于上一堂“翻译解剖课”。
十、写给谁
想练英文却嫌畅销书太寡淡的读者;
武侠迷,想知道“外国人眼里的郭靖”;
翻译系学生,需要活生生的“百万字案例分析”;
以及所有相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能用任何语言点燃血液的人。
十一、一句结语
当郭靖在张家口雪地里说出那句——“I may be slow, but I know what is right.”——你会忽然明白:金庸的侠义,从来不需要中文的华丽辞藻来托举;它能在任何语言里,像北丐的降龙掌一样,直击胸口,留下一个炽热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