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精选9.9元!
语义调整与效果
2018-10-23 09:23:36    etogether.net    网络    



翻译中有时确实不能不变动局部语义。华德和奈达的五种情况,就是由于两种不同语言所体现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历史背景差异,翻译中确实经常遇见的难题,其中有一些可以用语言形式的 变化解决(尤其是第五项所指情况),其余却常不能不用语义调整去解决,否观会造成译文难于理解、含义不清或是使人误解。但是,正如上文讨论所示,变动失当,又会把译文弄得面目全非。上文最后虽然为取舍抉择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准则,实际问题往往十分微妙,使译者踌躇再三而难下决心。


第一种,无可争辩的语义调整。由于两种语言中有关的语言习惯或语用关系都已固定,所以不调整必然引起误会或不理解。实际上,调整之后,语义虽然和原文不同了,所指却是一致的, 即所表达的事实不变。如果是形象化的语言,就是在译入语中采用一个同样生动的另一个形象,这样才能等效。“下狗下猫”变成 “傾盆大雨’,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这是翻译成语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more dead than alive 译为“半死不活”,save one's breath译为“省点唾沫”on the tip of one's tongue译为“就在嘴边”等等。


第二种:勉强对付,不如改弦更张,这往注是译人语中好象 有"对等"表达法,因而人们在翻译中常不予变动,实际上所指与原文有所差异,或者是引起歧义。例如中国某些髙级饭店叫作“宾馆”,于是在有些地区(如上海)被译成guest house,可是在英美guest house指招待所或家庭旅店,后者比hotel便宜得多,可说是不入流的客寓,服务对象一般是学生和其他经济旅游者。因此这种“忠实”译法(除非前面有state之类标明宾客身分的修饰词)的效果等于自降档次,这恐怕是违反一般“宾馆”本意的,实际上西方最高级的饭店都叫hotel,可见这词表面上和“宾馆”语义不同,实际上所指却是相同的。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翻译标准系统中的可变主次标准问题
下一篇:近似度与原作一译作球形空间比较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