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翻译的认知补充

发布时间: 2017-09-04 09:39:0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每个译者常常是无意识的,有时又十分清楚相关知识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与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参与常常不被注意,甚至被否认。然时,凡成功的译作均有译者的参与,这种参与无时不在。无论哪类译文,科技的还是诗歌,翻译方法都要求句子的语义和认知成分相结合。最一般到最高雅的文笔均应排除纯语言知识基础上的对等语言含义翻译,代之以对等意义的创造,否则篇章翻译则不复存在。译者确认所指的事实、作品年代、作者、原读者,从而找到用相关知识补充文章明喻内容的标记。译者的认知知识帮助他重新找到并表达文章所指但又未完全表明的思想和情感。

4. 认知环境
前面提到阅读中出现的意义单位逐渐变为“认知环境”,变为潜在的脱离语言的知识,逐渐出现于语言片段的理解中。认知环境的参与是随时可见的,我这里谈一种情况:下面是已经引用过的《沙丁街》(Cannery Row )的一段话:“the old Chinaman (comes out of the sea and) flap-flaps across the street... ” 斯坦贝克相信读者的记忆,只用了 “flap-flaps”,他认为没必要再写第四章提及的“松开的鞋带”,而只涉及到它发出的声响。译者译为“中国人(离开大海并)沿街发出鞋带的响声”。……译者将原文中没有的“鞋带”加进去;因为他清楚这位中国老人是因鞋带的散开每走一步都发出响声(his loose sole flap-flapped on the street)。

我们将译者脑中源于文章的语言外知识和脱离语言形式的信息称为“认知环境”。同样的环境,语言学家注意到口语重复词汇的存在,而这一现象又以提及的现实为参照。我们称这种现实为脱离语言的记忆及对理解的影响。索菲·墨朗(Sophie Moirand, Une grammaire des textes et des dialogues,Hachette, 巴黎,1990) 将同样的环境称为“合参数”:

面对一篇文章或听一篇讲话,如报纸或广播中的社会广角栏目,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参数系统:篇章描述的以宇宙为对象的外部参教;同时有文章内部参数,即语言表达过程中“先前”已提及的成分的再述。

无论用什么词汇,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将在整个阅读中保留。相对而言,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没有认知知识存留时间长,但足以保证连续理解文章或讲话。这种知识却给译者提供了表达时的自由。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意义对等与词对应
  • 下一篇:释意派对笔语的解释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