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创新形式推动疫情时期新经济就业

发布时间: 2020-03-24 14:55:51   作者:中国科学报 郑金武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新经济条件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跨界融合,以及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催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如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城市服务平台等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出现了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新型职业。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职业和技能需求,一大波新职业涌入市场,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将大规模替代人力劳动。现在以及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服务业会成为我国就业增长新引擎。


  此外,灵活用工也将重构生产关系,使就业形式多样化。灵活用工不仅解决了闲置待业人员的收入问题,同时促使人力资源得以实现更好配置,盘活市场上的人力存量供给,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未来,低渗透率、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等趋势加剧,灵活用工市场将持续走高,或许其将成为下一个雇佣关系迭代的主要就业形态和未来企业组织变革的关键元素。


  陈飞燕:还有一点,是新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平台型经济组织,平台成为企业、市场之外第三种有效的资源组织形式,如阿里巴巴搭建了面向绝大部分供应商、服务商、生产商和消费者间的交易平台;滴滴搭建了沟通私家车主和出行用户的平台。


  平台型经济组织依靠先进的平台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提高了用工效率。通过“平台+个人”的模式,新经济模式下就业者的劳动供给越来越自由,只要有工作技能,就可以随时上班、随时工作。就业者无需在同一地点和时间工作,甚至无需在固定的时间、场所开展工作,只需根据需求,利用自身技能及技术手段来完成任务。这样既减去了通勤时间,也降低了企业以及个人的花费成本,就业者重新掌握了时间的主导权。


  中国科学报:用工单位如企业、人才输出地如高校,以及个人,应如何适应新经济就业形势?


  陈飞燕: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对就业结构带来巨大影响,引发就业形态的革命性改变。新经济时代来临加剧了这种改变,未来无论是企业、高校、就业者还是政府,均需做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企业需采用灵活多元的用工方式。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一定是打破企业的边界,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使劳动力资源得以更有效的流动。企业应具有多元化的人力资本储备方式,灵活的用工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综合用工成本,也更符合新经济就业形态。


  高校需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高校是人才的输送高地,应紧跟新经济发展步伐,从地方经济发展格局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出发,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基础,科学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开设特色专业或专业方向。同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融合校企双方资源,开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就业者需提升专业技能、改变就业观念。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标准化、程序化的非脑力工作岗位被机器所取代,就业者想要获得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要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要么具备机器无法大规模取代人类的如人际交互、创造性、灵活性等知识素质技能,并且根据岗位需要不断升级各项技能,甚至成长为一名复合型“斜杠青年”。同时,就业者需改变传统就业及办公观念,努力适应网络虚拟办公环境。


  蔡杰:政府层面,则需创新就业保障制度。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税收体系和劳动法律关系,主要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雇佣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面对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套用原有政策制度,既可能使政策无法落地,也无法有效保护劳动者使其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及保障。当前,亟需制定与灵活就业特点相匹配的制度和服务。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