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在夏天里 漫画 轻小说 성률 韩文原版 여름안에서 外语阅读书籍 韩语文学类图书。
【到手价】136.00 元
《在夏日深处呼唤那些名字》——读金爱烂《여름안에서》(《容易忘记的名字》)
韩文原版《여름안에서》(直译为《容易忘记的名字》)是韩国作家金爱烂于2019年出版的首部散文集,2022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中文版,译者为薛舟。这本书的出现,为理解这位"都市观察员"的文学世界打开了一扇珍贵的侧门。
1. 从虚构到非虚构:散文作为小说的注释
金爱烂在小说中以其"战地摄影师般的精准细节捕捉"著称,而这部散文集则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些细节的真实来源。全书分三部共三十二篇,以"走过自己生命的名字"为线索,将个人记忆、文学成长与社会观察编织成网。
最动人的是第一部分"呼唤我的名字"。金爱烂写道:"美味堂是妈妈经营二十多年的刀削面店。我们家在这个面馆里住了八年多。相对于居住的时间,'美味堂'对我还有更重大的意义,因为我的情绪是在那里形成的。"这段经历直接催生了她笔下那些关于贫困、尊严与美的经典小说场景。当读者在《滔滔生活》中读到母亲"沾了洗碗水的袜子尖"时,很难不意识到这并非虚构的意象,而是来自记忆深处的真实切片。
译者薛舟在序言中点破关键:"阅读金爱烂的散文,相当于翻阅小说家的成长史。"这种互文性让散文集拥有了双重价值——它既是独立的作品,又成为解读其小说的密码本。书中关于传统厕所与三角钢琴并存的房子、盛夏午后的钢琴练习、母亲在空气中打拍子的脚丫等细节,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她的小说中。对于熟悉金爱烂小说的读者而言,这种"解谜"过程带来近乎考古的快感。
2. 韩文原版的"在场感"与翻译的得与失
虽然无法直接阅读韩文原版,但从中文译本的措辞密度与节奏感中,仍可感受到金爱烂标志性的文字风格。有读者精准捕捉到她的特质:"从悲伤里开出花朵的功力","三言两语,如诗如画,勾勒出的氛围足够动人"。
然而,散文的翻译比小说更具挑战。小说依赖情节推进,散文则几乎完全建立在语言的质地与节奏之上。薛舟的翻译保持了金爱烂文字的清澈感,但某些韩文特有的语气词、敬语体系中的微妙层次,以及韩国市井生活的专有词汇,在转换过程中难免流失。例如,书中反复出现的"妈妈"一词,在韩文中根据语境可能包含"엄마""어머니"等不同称呼,承载着亲疏、年龄、阶层等多重信息,这些细节在统一译作"妈妈"后,其社会学纹理被平滑处理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原标题《여름안에서》的翻译。"여름안에서"字面意思是"在夏天里"或"在夏日深处",而中文版定为《容易忘记的名字》,虽点明了全书主旨,却失去了"夏天"这一金爱烂创作的核心意象——她的短篇小说集《你的夏天还好吗?》与这本散文集形成互文,夏天在她笔下是盛放也是腐烂,是青春也是衰亡的季节。原标题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被替换为一个更直白的主题陈述,这或许是面向市场推广的必要牺牲。
3. 轻盈与沉重的辩证:散文中的"减压"与"失焦"
相较于小说中"令人后怕"的都市底层生存图景,这部散文集被读者普遍认为"轻盈许多"。的确,金爱烂在散文中卸下了小说家的叙事盔甲,以更柔软的姿态面对记忆。她写母亲的坚韧、写文学前辈的提携、写阅读与游历的感悟,笔触中少了那种"黏鼠板上的生物般动弹不得"的窒息感。
但这种轻盈也带来了某种失焦的危险。有豆瓣读者坦诚指出:"部分题材读来没有小说那么吸引人,可读可不读"。当金爱烂不再以虚构的利刃剖开现实的肌理,当她需要在散文中"呈现"而非"创造"时,某些篇章确实流入了名人随笔式的平淡。特别是第三部分"召唤我们的名字"中关于文学节、颁奖礼的记录,虽能见出韩国文坛的生态,却少了她作为"都市观察员"的独特视角。
不过,这或许是理解金爱烂的关键:她并非天生沉重,而是现实本身就沉重。散文的轻盈恰恰反证了她小说中的重量从何而来——那些苦难并非文学姿态,而是从她生命底片中冲洗出来的真实影像。正如她所言:"世界上不存在容易忘记的名字",每个普通人都不该被遗忘。这句话在小说中是叙事伦理,在散文中则成为生活信念。
4. 结语:作为"社会记录"的文学
金爱烂的作品集在韩国被视为"超越文学的社会记录",这部散文集更因其非虚构性质而强化了这种功能。从鹭梁津到新林,从九老到木洞,她笔下的首尔地理不仅是个人记忆的坐标,更构成了一幅后金融危机时代韩国都市平民的生存地图。当读者跟随她的文字走进这些街区,辨认那些被资本与时代抛弃的"容易忘记的名字"时,文学便完成了它最珍贵的使命:为沉默者立传,为易逝者存真。
对于中文读者而言,阅读这本散文集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一位韩国作家,更在于通过她那些"过于真实、过于流畅自然"的文字,照见我们自身的生存处境。东亚都市的贫困、代际创伤、女性困境——这些议题在中文语境下同样切肤。金爱烂的夏日,终究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