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家了,但还是好想回家 BTS金泰亨推荐 插画随笔 권라빈 权螺滨 韩文原版 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어 正版图书。
【到手价】97.00 元
《当"家"成为无法抵达的彼岸》——读权螺滨《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어》韩文原版
1. 基本信息与现象级传播
《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어》(直译:《虽然在家,却还想回家》)是韩国插画师兼作家权螺滨(권라빈)于2020年出版的图文随笔集,韩文原版由바이포엠出版社发行,共204页。这本书最初在韩国本土并未引发巨大反响,却因BTS成员金泰亨(V)的私人推荐,意外成为日本亚马逊畅销书榜首,进而引发亚洲地区的关注。这个现象本身便耐人寻味——一本探讨"存在性孤独"的书,借由流行偶像的推荐而获得广泛共鸣,恰好印证了书中所要表达的现代人情感困境的普遍性。
2. 书名的悖论:空间与心理的双重位移
韩文原标题"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어"是一个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悖论。"집"(家)作为物理空间与心理原乡的矛盾,构成了全书的核心张力。这种"已在家却仍想回家"的感受,在韩语中通过"-는데도"(虽然...但是)的转折连词,将矛盾直接并置,营造出一种无法弥合的裂隙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题在中文传播过程中常被简化为"已经在家了,但还是好想回家",虽传达了基本含义,却失去了韩文原句中"있는데도"所蕴含的"在场与缺席并存"的哲学重量。在韩文中,"있다"(在)不仅是空间状态,更暗含"存在"的本体意义。权螺滨通过这个标题,精准捕捉了后疫情时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物理上身处最安全的空间,心理上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漂泊感。
3. 图文互文:插画作为"可见的慰藉"
根据韩国书店Aladin的简介,这本书被定位为"텅 빈 마음에 공허함만 가득 찼을 때 꺼내 읽기 딱 좋은 책"(内心空虚、充满虚无感时最适合拿出来读的书)。这种"疗愈"功能主要通过图文互文实现。
虽然无法直接阅读原版,但从书籍定位可知,权螺滨的插画并非文字的附庸,而是独立的意义生成系统。在韩国插画界,她的风格被归类为"童话手绘本"类型,以"古怪、天真又有创意的效果"著称,看似稚拙却蕴含扎实的绘画功底。这种" purposely naive"(刻意天真)的美学,恰恰与现代主义的精致疏离形成对抗,为疲惫的都市灵魂提供一种回归本真的视觉慰藉。
在韩文原版中,文字与图像的呼吸节奏经过精心设计。204页的篇幅暗示了这不是一本厚重的文字书,而是让留白与画面共同承担叙事功能的"慢读物"。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便是对"已在家却仍想回家"状态的回应——当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归属感时,或许可以在纸页的翻动间暂时栖居。
4. 内容主题:从"倦怠"到"微光"
根据韩国读者在Millie书评网站的分享,书中触及的情感包括"공허함도, 처절한 이별도, 고단한 현실도"(空虚感、惨烈的离别、疲惫的现实)。这些主题与韩国当代青年文化中的"N포 세대"(放弃世代)话语形成共振——在高强度竞争与社会原子化的重压下,年轻人普遍体验到一种"存在性倦怠"。
权螺滨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提供廉价的正能量,而是承认这种感受的合理性。韩文原版的语言特点(基于标题推测)可能包含大量口语化、碎片化的表达,类似网络世代的书写方式。这种选择本身就是政治性的:当主流叙事要求年轻人"振作""奋斗"时,她通过"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다"这样近乎呓语的表达,为无法言说的情绪找到了合法性。
书中被BTS金泰亨特别推荐,可能正是因为它触及了偶像产业背后真实的人性代价。当"家"成为无法回去的精神状态时,连身处顶流的艺人也感同身受——他们在最华丽的舞台上,同样体验着"已抵达却仍想抵达"的悖论式孤独。
5. 韩文原版的语言质地与翻译困境
作为韩文原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언어의 온도"(语言的温度)。韩语中丰富的拟声词、语气词以及敬语体系,能够微妙地区分情感的层次。例如,"가고 싶어"(想回家)与"가고 싶다"虽同为表达渴望,但终结词尾的不同决定了倾诉对象与亲密程度。在面向自我书写的随笔中,这种选择构成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独特的契约关系。
然而,这类细腻差异在翻译中极易流失。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中文介绍多为直译标题,尚未见正式中文版。若未来引进,译者将面临两难:是保留韩语式的自言自语(这可能在中文语境中显得生硬),还是转化为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流畅文字(但这会失去原作的"陌生感"与"喃喃自语"的质感)?
书中若涉及韩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如考试院(고시원)、半地下室(반지하)等居住空间,或是"퇴사"(辞职)、"백수"(无业)等社会身份词汇——其背后承载的集体创伤在翻译中需要大量注释才能传达。韩文原版的"不可译性",恰恰是其作为文化症候文本的价值所在。
6. 局限与反思:当"孤独"成为消费品
必须承认,当前对这本书的讨论大多建立在二手信息之上,缺乏对韩文原版文本的直接分析。这种"未读而评"的困境,本身也构成了对本书主题的某种隐喻——我们总是在缺席中讨论在场,在疏离中渴望连接。
此外,BTS推荐带来的流量效应也值得警惕。当"孤独"被包装成可消费的疗愈商品,当"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伤感标签,这本书是否还能保持其作为"真诚自我暴露"的脆弱性?韩国Naver博客上有读者写道:"나 역시 집에있는데도집에가고싶어 권라빈 작가처럼"(我也像权螺滨一样,虽然在家却还想回家),这种模仿式的共鸣,是否会消解原作的真实疼痛?
7. 结语:作为时代症候的"回家欲"
权螺滨的《집에 있는데도 집에 가고 싶어》之所以能在2020年(疫情元年)引发共鸣,正因为它捕捉到了一种弥散性的时代情绪:当全球进入封锁状态,当"家"从避风港变为牢笼,当线上连接取代了线下拥抱,我们都成了"已在却未曾抵达"的漂泊者。
韩文原版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保留了这种情绪的原始温度与语言质感。它不提供答案,只是静静地承认:是的,我也有同样的心情。在这个意义上,阅读这本书并非为了"治愈",而是为了"确认"——确认我们的孤独并不孤单,确认"想回家"或许是现代性永恒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