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中国东盟高教合作形式多样
2019-07-25 14:35:33    本报记者 张东    神州学人网    


  分析题目、头脑风暴、设计图纸、3D打印、制作模型、测试系统……在中国—东盟青年创客大赛上,西南交通大学的马来西亚留学生付天,正在与他的合作伙伴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马来西亚、中国、老挝的三个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不同国家的大学生,因为这次项目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


  一项活动的创新,能够加深各国青年之间的友谊;一种教育合作的创新,能够为院校之间的交流打开更广阔的天地。如今,数字经济、智能科技、远程科技的发展,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开幕式上建议,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慕课合作平台。通过线上平台技术赋能,知识可以跨山越海,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提供新的方法路径。


  “利用慕课,泰国的学生就可以在线学习中文。”波伦凯·蒙孔瓦尼岩说。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合作将更加便利,中泰高校可以利用通信技术和平台开展同步课堂。


  在中国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头脑风暴”中,创新不止于此。院校之间的课程学分、学历学位互认体系如何建立,高校与企业、行业如何深入合作,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如何高效培养,专业课程如何对接市场所需等,都是中外院校共同关注的话题。


  通过讨论与创新,难题被一一破解,教育交流合作的蓝图渐渐清晰。


  本报贵阳7月23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24日第1版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多措并举提升来华留学质量
下一篇: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