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像方飞和胡晔这样毕业后留在俄罗斯工作,甚至成家立业的中国留学生毕竟是少数,有一天人离开了,“灰摩卡”还会存在么?在胡晔看来,“灰摩卡”是一种情怀,网络电台的形式更决定了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延续,只要发现了有意思的事情,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记录下来就又是一期“灰摩卡”的节目。
“我们是中国人,早晚会回到故土,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方飞认为回答“灰摩卡”能否继续存在下去这个问题最好的人选,就是那些已经回到国内的小伙伴。曾经他们也为团队成员的离开发愁,后来发现只要大家的友谊还在,共同的目标还在,“灰摩卡”就会一直在。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分站,而且这些回到了国内的小伙伴还为“灰摩卡”的节目增添了新的角度,分享自己如何尽快适应国内生活,在国内找工作等等的经验。“我们在莫斯科做‘灰摩卡’,吸引国内的小伙伴。他们到了俄罗斯参加我们的活动,回国后把信息和情感带回去,又会感召新的小伙伴加入。”这是方飞心中理想的“灰摩卡”模式。
“作为留学生,我们已经在学业上做到了我们能做的。如果有一天离开莫斯科,离开俄罗斯,我想我记住的可能不是学业和课程,而恰恰是参加过的这些活动。”已经有些“归心似箭”的林川照说:“很感谢在留学过程中遇到了‘灰摩卡’,参与过‘灰摩卡’,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
“灰摩卡”听众发来的“灰摩卡”logo在世界各地的打卡照
(图片提供/“灰摩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