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难易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那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人数
人数包含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
①通常招生人数和录取率成正比。招生人数一般在官网公布的专业目录里,大家注意关注,而且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②从报考人数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经部分院校陆续公布2022考研的报考数据了:
重磅!近30所双非院校公布研究生报录数据!
建议收藏!985、211院校历年报录数据汇总!
③从录取人数中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④还要注意推免人数,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
二、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分为校线和院线。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三、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
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人会被刷掉。但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四、成绩最终计算方式
学校不同复试权重不一样。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
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但现在各大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复试了,甚至有高校将复试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了60%。如果你对自己的复试环节没有过多信心,那尽量选择初始比重较大的院校。而如果你现场发挥和专业能力较强,能在复试中有不错的发挥,那选择复试比重偏高的院校则更有利。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无论选择哪个难度的考研,都不用感到慌张,调整好心态,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