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传授人 英文原版小说 The Giver 纽伯瑞金奖 Lois Lowry 洛伊丝劳里英文版 原版进口英语儿童文学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籍 傻狗温迪克。
【到手价】33.00 元
当记忆被没收,谁来定义“完美”?
——进口英文原版 The Giver 纸上旅行报告
“The worst part of holding the memories is not the pain. It’s the loneliness of it. Memories need to be shared.”
1993 年,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用 180 页干净、冷冽的英语写下这句话,也写下当代青少年反乌托邦叙事的“原点”。三十年过去,进口英文原版 The Giver 依然被摆放在全球书店“Classic YA”书架的最显眼位置,提醒每一个路过的人:乌托邦的背面,永远贴着价签,只是大多数人忘了看价格。
一、版本与装帧:把“极简乌托邦”握在手里
市面常见的进口原版主要有两档:
HMH 精装 20 周年纪念版(2013):雾面灰蓝布纹封面,仅在书脊烫银 “GIVER”,像极社区里统一发放的“制服书”。
HMH 贸易平装版(常年加印):纯白封面,一道彩色光圈从远到近——那是 Jonas 第一次看见苹果“变红”的瞬间。
无论哪一版,内页皆采用高白轻型纸,32 开窄长开本,单手即可在地铁里读完。排版留出大量空白,仿佛提醒:留白处本该填上你自己的记忆与颜色。
二、语言:冰层下的暗流
Lowry 的英语常被描述为“deceptively simple”——看似四级词汇就能通读,却处处是克制的修辞陷阱:
重复句:“precision of language” 在第一章出现 6 次,像社区广播的洗脑广告。
色彩缺席:全书直到第 12 章才出现第一个“red”,在此之前所有颜色都被“colorless, toneless”包裹,读者在灰阶世界里被迫与 Jonas 一起体验“觉醒”。
动词时态的偷渡:当 Jonas 开始接收记忆,过去完成时 had been 像裂缝一样爬进句子,暗示一个“曾经存在”的世界。
阅读过程中,你会不断发现:简单词在简单句里,可以产生核弹级情绪冲击——这大概就是原版最大的语言魅力,也是任何译本都难以复刻的“冰裂纹”。
三、议题:从“无痛”到“无感”有多远?
记忆外包:社区把痛苦、战争、饥饿、甚至“颜色”都交给 Receiver,于是居民获得“无痛人生”。Jonas 却在训练中发现——没有痛苦的对照,喜悦也失去了饱和度。
选择权的让渡:12 岁的 Assignment Ceremony 看似“量才适性”,实则是大数据算法版的 1984。
弑父与再生:小说结尾 Jonas 带着婴儿 Gabriel 滑下雪坡,既是逃离也是自我接生——他必须在旧世界死亡,才能成为新世界的“记忆母体”。
这些议题在 1993 年被贴上“儿童文学”标签时曾引发巨大争议;三十年后,我们却在算法推送、信息茧房、无痛消费里一一验证 Lowry 的预言。
四、阅读体验:一场“渐冻”与“解冻”
前 80 页:像冬天走进一间暖气过强的屋子,一切都井然有序,却让人透不过气。
第 81–140 页:随着 Jonas 接收战争记忆(“a boy pleading for water”),文字开始出现撕裂感,空白页仿佛也在流血。
最后 40 页:句子变短,段落断裂,像雪橇冲下山坡——你几乎能听到风在耳边呼啸,却看不见终点。
合上书的那一刻,你会下意识去确认窗外的颜色是否还在;这是 The Giver 最狡猾的副作用:它让你再也无法对“理所当然”的世界心安理得。
五、适读与延伸
词汇门槛:CEFR B1 即可通读,但暗线意蕴需要 C1 以上批判阅读能力。
伴读利器
有声书:Audible 版由 90 岁老戏骨 Ron Rifkin 朗读,冰冷声线与文本天作之合。
电影:2014 年改编片可作视觉补充,但删掉了“色彩觉醒”的渐进过程,略显遗憾。
延伸阅读:
Gathering Blue(同一宇宙)
Brave New World(成人视角对照)
短篇论文“The Utopian Function of Art”by Ernst Bloch(哲学补完)
结语:把记忆还给人,把选择还给世界
进口英文原版 The Giver 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是一部“青少年反乌托邦开山之作”的符号,而在于它提供了一次极简却锋利的思想实验:
如果我们可以用科技抹平所有痛苦,是否也愿意同时放弃夕阳的橘红、恋人相拥的温度、甚至“我是谁”的追问?
Lowry 没有给出答案,她只递给你一本 180 页的小书,和一句温柔的提醒:
“Memories are forever.”
剩下的,必须由你用一生去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