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70年代起,语境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对语境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语境的概念是1923年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提出的。他指出,语言中单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如果没有语言环境,词就没有意义。霍尔(R.A.Hall)曾指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赋予一个词各种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自然也就成了这个词的真实含义。”我国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论词汇学习时说:“词只有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可见,研究语言、学习词汇应该和一定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了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使用者以及使用词汇的目的等因素就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词汇的具体意义。
一、语境(контекст)的定义
即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特定的交际条件和自然环境,具体地说,语境就是在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体现,在口头语上则指说话的具体场合、地点、时间、人物身份等等。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语境在俄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
词是交际活动中传情达意的最重要的单位,词义的理解也是准确理解每句话以至整个篇章、段落的核心所在,但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言语活动后,它所具有的语义往往是非常丰富,又非常复杂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这些丰富而复杂的语义,不能只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去理解,而要联系和依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消除歧义现象,从而准确无误地理解词义和话语。语境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词义。一词多义是俄语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词典中的义项只是从多个角度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描述,它是不确定、不具体的。但是,如果把一个词置于上下文中,词的义项就不再游移而变得具体、确定。因此,词的具体词义是受语境制约的,在语境中得到体现。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语境是确定词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例【1】动词падать是一个多义词,当它和不同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时,词义往往可根据语境确定。
Волосы падают на плечи头发垂落在肩上。
Свет из окна падает на клумбы 窗户里射出的光照在花坛上。
Подозрение падает на приезжего嫌疑落到一个外来人身上。
Цены на товары падают商品价格降低了。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虽然一词多义给我们在词汇学习中带来很多困难,但是词义存在于语境中,通过语境可以准确的把握词义。
2.消除歧义。所谓歧义,是指某一个单词、词组或句子的意义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歧义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体可归纳为两种:语言性的和非语言性的。语言性歧义是自然语言符号及其线性序列组合的有限性引起的。非语言性歧义是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表达或交际渠道干扰等原因引起的。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非语言性歧义。
例【2】 Утром Максим отдал мне ключ早上马克西姆把钥匙∕扳手还给了我。
例【3】 Он живёт в конуре 他生活在陋室∕狗窝里。
例【2】中的ключ是钥匙还是扳手;例【3】中конура是形容他邋遢,生活像在狗窝里,还是说他生活困难,住在陋室里;在这里由于一词多义而产生了歧义,造成理解困难。但是如果有具体的上下文或具体的语言环境就非常清楚了。如例【2】是发生在马克西姆昨天去修理汽车时忘了带工具,而向我借的情况下;例【3】是说同学们平时都愿意帮助他,因为他生活困难,而且居住条件也很差的情况下。这两个词的词义就可以得到确定,歧义就不存在了。
3.区别同义词及其用法。如何掌握和区别同义词,是词汇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如果把多个同义词放到一起,一一列举出它们的用法,很可能越记越糊涂,在用的时候也可能容易混淆。但是,如果列几个生动典型的例子,再结合例句学习词义,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俄语中в самом деле 和 на самом деле是一对同义词,都可以译为“事实上,实际上”在运用和理解中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教师在教这两个短语时,可以创设出具体语境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