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正版图书 自然之旅 (西班牙文版) Maravillas Naturales China 外语版中国旅游类书籍 博库网 外语阅读类图书。
【到手价】46.84 元
《Maravillas Naturales China》(中文可译《华夏自然奇观》)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风光画册",而是一份由西班牙资深汉学家、生态摄影师与地图师合力完成的"中国自然档案"。全书以西班牙语撰写,分"山地""水系""喀斯特""高原""海岸""岛屿"六条地理走廊,将三十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与尚未被大众熟知的秘境串联成一部"纸上纪录片"。
一、结构:让地理"自南而北"呼吸
作者摒弃了常见的行政区划式铺陈,改用"纬度梯降"作为叙事逻辑:从北纬18°的海南尖峰岭雨林出发,一路向北至北纬50°的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章节之间以"气候断面"作过渡,用同一海拔、不同纬度的植被对比图,让读者直观感受中国南北跨越近30个纬度的生态多样性。这种"让地理自己呼吸"的结构,既符合西班牙语世界读者的地理思维,也暗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天然走向。
二、文本: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修辞
西班牙原文的魅力在于,它把严谨的学术参数(年均温、降水曲线、物种拉丁学名)与极具抒情气质的旅行随笔镶嵌在一起。
在描述九寨沟钙华池时,作者先用一句"Las terrazas son lágrimas de piedra que el tiempo cristaliza"(钙华台地是时间结晶的石之泪)作引子,紧接着给出钙华沉积速率0.3毫米/年的实测数据,形成"诗意—科学"的陡转。
谈到滇金丝猴,书中不仅列出Rhinopithecus bieti的濒危等级,还记录下山民口耳相传的"雪线之上的银胡子精灵"传说,让物种保护议题有了人文温度。
这种写法有效避免了西语科普常见的两极:要么过度浪漫化,要么堆砌数据。它让"奇观"不止步于视觉震撼,而是回到生态系统的复杂与脆弱。
三、视觉:地图、剖面与"隐藏底图"
全书200余幅图片中,最具特色的是10张"折叠剖面图":
采用1:50,000比例尺,正面是卫星遥感影像,背面是手绘生态剖面。
剖面不仅标注植物垂直带谱,还用不同色块示意季相变化——若将页面放在光线下斜观,可见"隐藏底图":一条虚线勾勒出全球变暖情景下该山地的林线潜在上移幅度。
这一设计把"阅读"变成"揭层"的探秘,既满足专业读者对数据可视化的需求,也让普通读者在"翻页"动作中直观感受气候变化的紧迫。
四、跨文化视角:欧洲眼里的"中国绿"
作者在前言直言:"Queremos mostrar un China verde, no solo una fábrica del mundo."(我们想呈现一个绿色的中国,而非仅仅是世界工厂。)
书中专设"El retorno del leopardo"(豹归来)小节,用红外相机拍到的华北豹影像,讲述中国保护区廊道修复如何使顶级捕食者重现太行山。
针对欧洲读者最熟悉的大熊猫,作者却刻意把镜头让给"伴生动物"——红腹角雉、川金丝猴、小熊猫——提醒公众:旗舰物种保护的成功在于整个栖息地的完整性。
这种"去熊猫中心化"叙事,有助于打破西语世界对中国单一生态符号的审美疲劳。
五、缺憾与争议
区域失衡:全书180页中,西南山地占去近半数篇幅,而西北干旱区仅塔里木胡杨林与祁连山两例。
社区缺位:图片里鲜有人物,当地护林员、巡山队的身影被淡化,弱化了"人与自然互动"这一维度。
更新滞后:出版于2019年,未涵盖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2021年后设立的国家级体制改革试点。
六、结语:一本可以"按图索骥"的绿皮书
《Maravillas Naturales China》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中国"置于伊比利亚语境下重新聚焦:一方面,用西班牙语世界易于接受的科学叙事与美学语言,呈现中国生态系统的丰富与脆弱;另一方面,又以"折叠剖面"与"隐形底图"等创新设计,邀请读者完成一次跨越地理与文化的"凝视"。
对于中文读者,它像一面反向镜——让我们透过西文的逻辑与审美,重新发现这片土地的壮丽与危机;而对于西语读者,它则是一张可以"按图索骥"的邀请函:若想亲证"石之泪"如何折射蓝光,或亲耳听见"雪线之上银胡子精灵"的啼声,请带着这本书,踏上跨越欧亚的"自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