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书籍 > 韩语书籍 > 韩语阅读 > 正文

现货 韩文原版 熔炉 孔枝泳 공지영

发布时间: 2025-11-17 18:06:5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etogether.net   浏览次数: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 现货 韩文原版 熔炉 孔枝泳 공지영

  • 现货 韩文原版 熔炉 孔枝泳 도가니 孔刘主演电影原著 공지영 韩语文学类书籍 韩国小说类图书。



    【券面额】5 元

    【到手价】149.00 元



    【查看更多详情】



    《도가니》(熔炉)书评:在沉默的深渊中,听见无声的呐喊


    1. 书籍基本信息

    • 书名:도가니(熔炉)/ The Crucible

    • 作者:孔枝泳(공지영 / Gong Ji-young)

    • 出版社:문학동네(文学村)

    • 首次出版:2009年(修订版2011年)

    • 页数:416页

    • ISBN:9788954606768

    • 类型:社会派纪实小说(실화 소설)

    • 改编:2011年黄东赫导演电影《熔炉》,孔刘、郑有美主演


    2. 故事梗概与真实事件原型

    • 2005年,韩国光州光山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光州光山聋哑学校,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性侵案件。孔枝泳基于对受害者的深度采访、法庭记录及检方材料,创作了这部小说。

    • 故事围绕新到任的美术教师姜仁浩展开,他发现学校里频繁发生的性侵与暴力事件,联合人权中心职员徐友真,试图透过法律途径揭露真相。然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施暴者,还有整个权力系统:学校财团、地方警署、教育厅、甚至教会组织的层层包庇。小说以三段式结构展开:无声的哭泣、法庭的败北、持续的抗争,最终揭示"熔炉"不仅是熔化罪恶的场所,更是将弱者推向毁灭的体制本身。


    3. 作者孔枝泳的创作立场

    韩国"社会派文学教母"孔枝泳在本书后记中声明: "这不是小说,是证言" 。她放弃了过往擅长的诗意化叙事,采用冷峻的纪实笔调,大量引用真实审判文本、医疗鉴定书、甚至受害者的手语翻译记录。这种"文献性写法"在韩文原版中尤为突出——汉字词的法律术语(성폭행/性暴行、면죄부/免罪符)与纯韩语的受害者独白形成尖锐对比,暗示权力话语与个体真实之间的断裂。


    4. 韩文原版的独特语言价值

    4.1 法律术语的精确性

    韩文原版中,检察官发言、判决文书大量使用汉字词法律术语(如"강제추행/强制醜行"、"공소시효/公訴時效"),而受害者用手语描述受害经历时,则转为纯韩语口语体。这种语体切换让读者直观感受"司法语言"如何将活生生的暴力,消解为冰冷的条文。

    4.2 手语转写的创新性

    孔枝泳在书中首次尝试将韩国手语(KSL)的语法结构转写为文字。例如,聋哑学生说"老师坏",手语实际语序是"老师 / 坏 / 很",这种"碎片化的主谓延迟"在韩文原版中通过空格与符号刻意保留,中文版则难以复现其沉默的语法。

    4.3 叙述声音的复调性

    全书采用多声部叙事: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仁浩)、第一人称手记(友真)、插入手语翻译员的旁观记录、甚至施暴者的法庭自辩。韩文原版用不同字体(明朝体、ゴシック体、斜体)区分这些声音,形成文字上的"听觉差异",而译本通常统一字体,损失了这种设计。


    5. 主题深度:超越性侵叙事的体制批判

    5.1 "熔炉"的三重隐喻

    物理熔炉:学校旧锅炉房,实际犯罪现场

    社会熔炉:封闭的特殊教育体制,将残障儿童异化为"管理对象"

    司法熔炉:韩国检方对残障者证词采信的"20%规则"(认为残障者证词可信度仅20%),将真相熔化于歧视性法律

    5.2 新自由主义下的责任转嫁

    孔枝泳犀利指出,事件本质不仅是个人犯罪,更是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2000年代韩国推进学校法人化)将特殊学校外包给私人财团,导致监管真空的必然结果。书中光州市厅教育局官员那句"我们是业务委托方,无法干预校内事务",成为国家放弃弱势群体的铁证。

    5.3 障碍者污名化

    韩文原版中反复出现"장애인=성적 대상화"(残障者=性客体化)的社会潜意识。加害者供述:"因为他们听不见,不会说话,所以很安全"。这种将"沉默"等同于"同意"的逻辑,正是 健全者中心主义 的极端体现。


    6. 社会影响力:一本书改写韩国法律

    《도가니》出版后,韩国社会爆发"熔炉综合征"(도가니 신드롬):

    • 电影上映(2011):累计观影人次超400万,引发全国性示威

    • 国会立法(2011.10):修订《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废除儿童性侵案件公诉时效

    • 特别法制定(2011.11):通过《아동·청소년의 성보호에 관한 법률》(儿童青少年性保护法),强化特殊教育学校监管

    • 政策改革:光州事件被定性为"国家人权侵害事件",政府向受害者赔偿3.5亿韩元

    孔枝泳因此在2012年获"韩国人权奖",但她拒绝领奖,称:"奖项无法治愈孩子的伤痕"。


    7. 文学价值:纪实小说的"非虚构伦理"

    7.1 真实姓名的去留争议

    韩文原版中,所有加害者使用真名假名混用(如校长金某,但主犯李某用真名),受害者则全部使用化名。这种"选择性匿名"引发文学伦理争议:作者是否有权在小说中"审判"真实个体?孔枝泳的回应是:"当司法无法审判时,文学必须记住"。

    7.2 情感克制与愤怒张力

    与电影的煽情化处理不同,小说在描述暴行时采用极简白描。例如,描述性侵场景仅用三句话:"他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孩子哭了。他用手语说'安静'。"这种克制反而让读者感受到压抑到窒息的愤怒,体现了"冰山理论"的功力。

    7.3 开放式结局的残酷性

    小说并未以"胜利"告终。法庭败诉后,仁浩离开学校,友真继续上诉,但最终结果悬而未决。最后一句话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孩子们的春天,在哪里?"这种未完成的正义,比好莱坞式结局更具现实冲击力。


    8. 阅读体验:一场必要但痛苦的精神洗礼

    • 心理预警:书中对性暴力的描写虽克制,但法庭二次伤害(检察官质问受害者"你为什么不反抗")的段落,足以让人窒息。建议分次阅读,每次不超过50页。

    • 愤怒管理:阅读时会经历"震惊→愤怒→无力→反思"四阶段情绪。部分读者反馈"读到一半需要停下深呼吸"。

    • 认知颠覆:会彻底颠覆你对"特殊学校""司法公正"的认知,可能引发长期社会议题关注。


    9. 总体评分:★★★★★(5/5星)

    "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韩国人权运动的檄文"  。孔枝泳用韩文原版的语言精密性,将一起地方性事件升维为对现代国家治理失败的控诉。它的文学价值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勇气——敢于在司法不公时,让文学承担记忆与审判的功能。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