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预售】日版漫画 夏目友人帐 31 夏目友人帳 31 妖怪联络簿 斑/猫咪老师 日文漫画书 日本原版进口图书 白泉社 緑川ゆき。
【到手价】34.95 元
把日版原装《夏目友人帳》捧在手里,最先感到的不是故事,而是一种“被轻轻接住”的触觉:文库本小开本、纯白书皮、淡绿烫字,像一片被阳光晒暖的菖蒲叶,恰好贴合掌心——原来“治愈”可以先从纸张重量开始。翻开内封,绿川幸亲笔手绘的猫咪老师正窝在书脊里偷看,圆滚滚的尾巴顺着装订线滑到扉页,仿佛提醒读者:别把这本书读得太用力,它只是陪你走一段夜路。
一、语言:日语的“呼吸感”
我读的版本是白泉社2017年“花音文库”第12卷,日文书名写作《夏目友人帳 其ノ拾弐》。绿川幸的台词本就短,日语里更显“余白”——一句「今度は、ちゃんとお別れが言えた」只用十二个音,就讲完一次未能告别的遗憾;中文常需补主语、加状语,反倒把“空气”挤走。原版中大量「……」「ふっ」的顿挫,让分镜停顿在纸面上,像夏目呼出的白雾,读得到温度却抓不住实体。这种“留空”的温柔,只有在母语里才显得自然;一旦翻译,就像把雪放进信封寄往南方,路上早已化成了水。
二、妖怪:日本“もののあはれ”的具象
日版第12卷收录〈镜之渊〉与〈拂晓之樱〉两篇,前者写镜妖把自己深埋水底,只为替人类保存一张再也见不到的笑容;后者写樱树精每年只开七秒,因为第七秒恰好是百年前少女踮脚与武士诀别的瞬间。绿川幸把“物哀”拆成两层:表层是“物”的衰亡,里层是“人”的迟钝——当人类早已遗忘,妖怪仍替我们守着情绪和记忆。读日文时,那种「あはれ」并非中文常用的“哀愁”,而是更轻、更短暂的一声叹息,像夏目翻到友人帐空白页时,指尖沾到的旧日灰尘。
三、文化注脚:只有日版才看得到的“季节暗号”
书页边栏印有“二十四节句”小贴纸:立春印若菜、小满印蜻蛉、霜降印枫叶……绿川幸在每一话正式开画前,都会把故事发生时的“季语”悄悄塞进格子背景——夏目穿的毛衣针数、猫咪老师偷吃的和果子纹样、甚至妖怪袖口的花纹,都与节句对应。日版附录的“作者备注”用极细字体列出这些彩蛋,中文因版面限制往往删去。于是,日版读者在冬至夜读到“雪落在名字上”那一格时,会下意识合掌,因为“雪名”与“结縁”在日语里同音;这种“季节—语言—情感”的三重暗扣,像友人帐本身:把看不见的东西,用另一种方式留在人间。
四、声音:纸质书里的“BGM”
白泉社随书附赠一张“音之叶”QR码,扫进去是神谷浩史朗读的〈归还名字〉原稿,时长恰好四分三十秒。深夜戴上耳机,能听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那不是后期特效,而是录音时绿川幸真的坐在神谷对面,为他翻页。夏目低声念出妖怪名字的瞬间,电流里夹着“纸与呼吸”的双重震颤,像把友人帐的光影直接刻进耳蜗。此刻我突然懂了:所谓“治愈”,不是故事讲得多温暖,而是有人陪你一起听见“翻页的寂寞”。
五、读后:把“友人帐”当护身符
读完日版,我把书脊朝外塞进背包侧袋——像夏目把名字还给妖怪后,那一页空白便不再属于任何人,却也因此拥有无限可能。它提醒我: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或许都像友人帐里写的那样,只是短暂“借住”在彼此心上;但正因为终会分别,才值得在还能相见时,轻声叫出对方的名字。下次路过便利店,看到新款豆包,我会想起猫咪老师;下次在地铁让座,会想起夏目对妖怪伸出的手——这些细碎的“想起”,就是日版《夏目友人帳》留给我的“残响”,也是任何中文版都无法翻译的、只属于日语语境的“余温”。
此生无悔入夏目,来世愿做帐中妖。
若你也在找一种“被轻轻接住”的阅读体验,请试着读一遍日文原版——哪怕只懂五十音,也足够听见纸张与呼吸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