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书籍 > 法语书籍 > 法语阅读 > 正文

正版 法国法语语言政策研究:历史、流变与启示 (法文版)

发布时间: 2025-10-14 17:33:3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etogether.net   浏览次数: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 正版 法国法语语言政策研究:历史、流变与启示 (法文版)

  • 正版包邮 法国法语语言政策研究:历史、流变与启示 (法文版) 马小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9787313333445 畅想之星图书专营店。



    【到手价】68.20 元



    【查看更多详情】


    在“单语神话”与“多语现实”之间——马小彦《法国法语语言政策研究:历史、流变与启示》(法文版)中文书评


    一、为何值得关注?

    法国常被视作“语言中央集权”的样板间:从弗朗索瓦一世的维莱尔-科特雷敕令到1793年法语共和主义,再到1994年的图邦法,一条看似笔直的“单语轴心”贯穿五个世纪。然而,2022年面世的法文著作《La politique linguistique française : histoire, évolution et inspirations》(中文版拟用名《法国法语语言政策研究:历史、流变与启示》)却由一位中国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小彦副教授——用法语撰写、巴黎付梓,为这座“语言凡尔赛”提供了外部透视。对于中文读书界,它首先填补了“法国语言政策”无系统专著的空白;对于法语世界,它又带来东亚视角的“他者”解构。双重边缘的身份,使本书具有天然的阅读张力。


    二、内容架构:五个时段+六个启示

    • 作者把法国语言政策史切分为五个“长时段”:

      前民族国家期(1539-1789)——王权与书面化

      民族国家锻造期(1789-1918)——革命、学校与“方言剿灭”

      语言帝国主义期(1918-1975)——殖民、联盟法语、去殖民

      欧洲多元与地方回潮期(1975-2000)——德克松法、朗法案、欧洲区域语言宪章

      数字全球化与“法语—多语”张力期(2000-2022)——图邦法2.0、MOOC、AI语料、大取代论争

    • 每段均先“叙事”后“解码”,最后提炼出面向中国语言治理的六条启示:

      单语权威与多语生态并非零和

      语言立法需“象征—实用”双轨并行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是动态循环

      海外语言推广须配套科研与经济支撑

      数字技术重塑语言威望的评估指标

      区域语言保护的核心是“使用者权利”而非“语言博物馆化”


    三、方法论创新:把“法兰西”放入比较坐标

    马小彦的研究路径体现“三重跨域”:

    1. 史料跨域:首次系统引征法国国家档案馆、布列塔尼地方档案馆、法语联盟海外简报,并与清代《方言考》等中文文献互参。

    2. 理论跨域:将法国“雅各宾语言国家”模型与近代中国的“国语统一”运动并置,提出“中心化周期”概念(absolutiste-jacobin-post-jacobin),为欧洲语言政策研究贡献新类型学。

    3. 话语跨域:全书用法语写作,却预设中文读者的思维空白,因此在关键概念(如“langue d'oïl”“français populaire”)处加注汉字解析,形成“潜中文”副文本,方便回译与教学。


    四、亮点与贡献

    • 外部视角的祛魅效应——作者不讳言法国“单语神话”的殖民底色,并以中国推广普通话的经验作镜像,指出“语言共和国”叙事背后的权力经济学。

    • 长时段+微观史结合——既有1539年敕令的宏观断裂,也细描布列塔尼小学教师1910年的课堂日记,使政策与日常互证。

    • 数字时代更新及时——专章讨论TikTok、MOOC、机器翻译对法语纯洁性的冲击,将图邦法置于算法推荐语境,为传统研究注入“科技变量”。

    • 直指汉语研究的“比较缺口”——终章建议在中国建立“区域语言 observatoire”,以法国OPAL(Observatoire des pratiques linguistiques)为参照,推动语言资源保护立法。


    五、可商榷之处

    • 法语写作对国内读者的门槛:法文版尚未有正式中译本,中文圈需“曲线阅读”,或期待出版社加速译介。

    • “中心化周期”模型虽简洁,但对科西嘉、巴斯克等“强抗争”地区着墨仍显薄弱,未来可补充阿尔萨斯—洛林的德法双语拉锯史。

    • 数字一章偏重平台与政策,缺乏对“生成式AI训练语料”深层伦理的讨论,而ChatGPT等大模型恰是法语纯洁性的新变量。


    六、写给中文读者的意义

    • 对语言政策研究者:法国案例提供了“单语权威如何自我调适”的完整剧本,可为中国普通话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协同治理提供镜鉴。

    • 对世界史、比较政治爱好者:语言是观察国家建构的“显微镜”,本书展示了“自上而下”的符号暴力与“自下而上”的日常抵抗如何互动。

    • 对法语专业师生:原著语言地道,却又在关键处隐含中文逻辑,是训练“学术法语+政策话语”双向转换的绝佳素材。


    七、结语:在“语言战争”与“语言和平”之间

    马小彦在尾章写道:“La monolingue arrogance n'est jamais un état, toujours un processus”(单语傲慢从来不是状态,永远是过程)。这句话点明了全书主旨:法国语言政策的五百年,并非一路高歌的“线性胜利”,而是持续的协商、回潮与再合法化。对中国而言,我们同样面临“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张力——如何在统一与多元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法国经验提示我们:语言治理的核心不是“消灭差异”,而是“管理差异”。

    倘若你想在“语言民族主义”与“全球多语主义”的夹缝中,找到一条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新路径;或者单纯想回答“为什么法国人如此执着于法语”,这本由中国人撰写的法文著作都值得摆上书案。它既是一把解剖法兰西的“外科刀”,也是一面照见汉语未来的“反光镜”。期待中文版早日问世,让更多读者在母语中体验这场跨越欧亚的“语言对话”。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