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书籍 > 英语书籍 > 英语阅读 > 正文

英文原版 平面国 一个多维的传奇故事 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5-10-09 10:17:13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etogether.net   浏览次数: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 英文原版 平面国 一个多维的传奇故事 科幻小说

  • 英文原版 平面国 一个多维的传奇故事 科幻小说 Flatland 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 埃德温艾勃特 Edwin 外语类文学书籍。



    【到手价】19.30 元



    【查看更多详情】


    在“平面”与“立体”之间:进口英文版《Flatland: 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书评

    作者:Edwin A. Abbott

    版本:Penguin Classics 2007 年进口本(ISBN 978-0-14-043555-0)


    一、版本体验:140 年前的“数学寓言”如何被重新装帧

    Penguin Classics 这版沿用 1884 年首版文本,未作删减,仅加现代注疏。

    • 裸脊锁线,可 180° 摊平,方便对着几何图例做笔记;

    • 导论 30 页,由英国数学史家 Ian Stewart 撰写,把维多利亚时代背景、作者神学家身份与后续“续写史”一次讲清;

    • 附录给出“ Victorian 单位换算表”与“四维空间”科普,对中文读者尤友好——终于知道“十三英寸”大概有多长。


    二、故事梗概:当“正方形”遇上“球体”

    主角 A. Square 生活在二维国(Flatland):

    • 社会等级以“边数”划分——等腰三角形是劳工,等边三角形是小资产阶级,正方形为绅士,六边形以上进入贵族,圆形为最高祭司;

    • 女性被设定为“直线段”,可视作零面积,随时可能用“针尖”刺死丈夫,于是法律强制她们不断发出“和平呼喊”;

    • 一夜,Sphere 从三维空间造访,把 Square 拎到立体国。Square 顿悟“维度之外还有维度”,回家乡宣扬“三维真理”,却被当成疯子监禁。


    三、主题解码:数学外壳下的四重讽刺

    • 维多利亚阶级社会

      边数=资本,圆形=教会,尖锐底边=“无产阶级暴力”,Abbott 用几何童话影射当时僵化的阶层流动。

    • 性别政治

      “女性=直线”看似歧视,实为反讽:Square 越解释“她们危险”,越暴露 Flatland 男性立法者的恐惧;把女性关进“震颤屋”与英国当时限制女性财产权的法律互为镜像。

    • 宗教与科学

      Sphere 降临=“神启”,但当 Square 追问“四维、五维是否存在”时,Sphere 却暴跳——讽刺教会把科学当婢女,也讽刺科学家自己患上“维度沙文主义”。

    • 认知论寓言

      “看不见≠不存在”贯穿全书,成为后世科幻反复引用的母题:从《黑客帝国》到《三体》的“降维打击”,都能追溯到 Abbott 的“维度阶梯”。


    四、语言风格:19 世纪英语“数学散文”

    • 词汇:出现大量古典几何术语(parallelogram、isosceles、trapezium),是 STEM 读者绝佳的“专业词汇+文学语境”混合读物;

    • 句法:长段插入语、双重否定,训练“维多利亚式 skimming”;

    • 修辞:数学定义与宗教布道交替出现,造成“理性 vs 信仰”的复调效果。

    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这本书是“理科阅读”与“人文阅读”之间的过渡桥梁——生僻词虽多,但逻辑递进清晰,比读狄更斯更容易抓住主线。


    五、中读视角:我们为何仍需要“二维国”?

    • 科普维度焦虑

      短视频时代,信息被折叠成“扁平”的 15 秒切片——人人都是 Flatlander。重读 Square 的“觉醒”,恰是自我提醒:警惕算法把大脑压成二维。

    • 批判阶层固化

      Abbott 的“边数决定命运”对应今天的“出身决定教育资源”。当 Square 试图向圆形贵族解释“三维”时,得到的回应是“增加边数=叛乱”,与“寒门难出贵子”的社会学讨论同构。

    • 性别议题再阐释

      中国网络流行语“直女癌”“工具人”与 Flatland 的“直线女性”看似远隔万里,实则共享同一逻辑:把性别简化为危险或工具。Abbott 的讽刺提供了历史借镜。

    • 科幻创作方法论

      刘慈欣自述写作《三体》前重读《Flatland》,体会到“维度是最震撼的宇宙恐怖”。中文科幻若想在“降维”“升维”母题上继续深耕,必须回到 Abbott 的“原点”。


    六、课堂与阅读策略

    • 对照阅读:与《1984》并置——都是“向权力说出真理”的寓言;与《动物庄园》对比——几何等级 vs 动物等级。

    • 数学实验:用 GeoGebra 画 Flatland 街景,再让球体投影,直观感受“三维阴影”;

    • 创意写作:假设“四维国生物”降临,写一段 Square 在四维监狱的日记,练习“世界观升级”叙事。


    七、缺点与争议

    1. 性别描写仍冒犯现代读者:即使 Abbott 意在讽刺,把女性写成“致命直线”依旧强化生物决定论;

    2. 阶级模型过于机械:边数=智力=地位,忽略经济、文化资本差异;

    3. 殖民语境缺席:1884 年正值欧洲瓜分非洲,书中却只字不提“外部世界”,被后殖民学者批评为“帝国眼界的自我折叠”。


    八、结语:把书放下,抬头看看“立体”的世界

    《Flatland》的伟大,不在于它预言了四维空间,而在于它用极简模型告诉我们:

    • “你所处的维度,正在塑造你的偏见。”

    • 当你合上书页,把正方形、圆形、球体抛在脑后,也许会突然意识到——刷手机时滑动的是二维屏幕,目光却应落在三维的生活;若因此愿意对他人视角多留一点缝隙,Abbott 的寓言便完成了又一次“升维”。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