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英语考试课程 德语考试课程 日语考试课程 俄语考试课程 法语考试课程 西语考试课程 韩语考试课程 葡语考试课程 小语种考试语言
英语语法课程 德语语法课程 日语语法课程 俄语语法课程 法语语法课程 西语语法课程 韩语语法课程 葡语语法课程 小语种语法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 德语口语课程 日语口语课程 俄语口语课程 法语口语课程 西语口语课程 韩语口语课程 葡语口语课程 小语种口语语言
你一生的故事 英文原版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特德姜 科幻小说 降临呼吸Exhalation作者作品 搭隐身人 时间机器。
【到手价】72.00 元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当语言本身成为外星人的飞行器
一、拆封仪式:让“科幻”先落在纸面上
Ted Chiang 的短篇集由英国出版社 Picador 出品,哑光软封,封面是一枚被剖开的“文字果实”:字母像种子般悬浮在剖面里,暗示语言与物理现实的同构。进口原版的用纸比美版稍轻, 70 gsm 的奶油色胶版纸,翻页时发出“擦——”一声钝响,像激光脉冲掠过真空。封底没有腰封、没有名家荐语,只有一行极小的字:First published in the US by Tor → 这句“迁徙记录”本身就像《你一生的故事》里七肢桶的剧本:把线性出版史折叠成同时性圆环。
二、语言:当英文成为“外星回形针”
Chiang 的英文是理工科学生梦寐以求的“洁净室”句法:主谓宾像晶体管排布,形容词极少,却能在关键节点突然插入一个冷僻术语,像把回形针丢进 MRI 机器——瞬间磁场畸变。举例:
“Past future perfect continuous”——《你一生的故事》里,语言学家 Louise 用这个词组描述七肢桶的“同时完成进行时”。中译本只能注成“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读者看到一串 grammatical 术语就跳页;而原文里,这个自创时态像一枚嵌入句子的 Möbius 环,让英语母语者也产生 0.1 秒的 parse error——那 0.1 秒正是主人公第一次“看见”自己未来女儿的眩晕。只有读原版,你才能同步体验“语言卡顿→认知重组”的脑内宕机。
再如《七十二个字母》开篇:
“In the alphabet of the dwarves, each letter is a verb.”
动词 alphabet 与名词 verb 的错位,让整句在语义层面“自我命名”,暗示故事里的“命名—驱动”蒸汽朋克逻辑;中译若处理成“矮人字母表里每个字母都是动词”,就丢失了“字母=动词”的等式冲击力。Chiang 的科幻核心从来不是科技,而是“把语言本身当成物理常数去篡改”。要感受那种篡改,你必须让英文直接重写你的神经路径。
三、注释与附录:进口版独有的“二阶叙事”
Picador 版在书末收录了 Chiang 2002 年写给《自然》杂志的短文《The Problem of the Traveling Salesman》,用 800 字把 NP 难题写成情书;又附 2016 年星云奖现场演讲稿,解释为何他拒绝“科幻作家”标签。这两篇“meta-text”在 Kindle 美版里被拆成独立 ebook,而进口纸质版一次性排入纸页,形成“故事—评论—创作谈”的三级火箭:你刚被《你一生的故事》炸成 emotional debris,立刻被作者本人拎去做 cognitive debriefing。这种“被作者亲手缝合伤口”的体验,是碎片化电子书无法提供的连续时空。
四、纸张与排版:让“时间可视化”
进口版用了 5 mm 的段落首行缩进,比美式标准大 1 mm,视觉上像“时间栈”多退一格;页脚页码用 Helvetica Neue 的 old-style figures(高低不齐的数字),模拟墨水在滚筒上的随机抖动。最妙的是,整本书的页数被刻意压到 281 页——281 是一个孪生素数(twin prime),与 283 成对,暗合《除以零》里“数学对称即信仰”的主题。你把书合上,用拇指压住书口,281 页的厚度恰好是激光在 1 纳秒里走过的距离:纸浆被赋予物理速度,成为“光速”的廉价替身。
五、声音:朗读时,英文像 Morse 码敲进骨头
深夜读《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我尝试用 Text-to-Speech 让 Siri 念英文,再同时对照纸质文本。当读到:
“And when he spoke the sentence, he felt the absence of God like a spike of cold iron in his chest.”
Siri 把 absence 发成 /ˈæbsəns/,重音在第一音节,像铁钉先露出一截头;我低声跟读,把重音故意拖到第二音节 /əbˈsɛns/,让“缺席”成为一声叹息——同一句话,两种重音,竟产生“信仰真空”与“个人哀悼”的温差。英文的 stress-timed rhythm 给了读者“合法篡改”的缝隙,这是音节文字(中文)无法提供的 DIY 神学接口。
六、对照中译本:哪里是“信息黑洞”
术语层:
《你一生的故事》里,七肢桶文字被命名为 Heptapod B,中译统一作“七文”。但原文多次出现 “B-mode” 与 “Heptapod A(口语)” 的对举,暗示“文字=第二性、口语=第一性”的德里达式母题;压缩成“七文”后,二元对立被抹平。
宗教层:
《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出现三次 “beatific vision” 这一经院哲学术语,中译或作“至福直观”或“神视”,但都丢失了 “beatific” 与 “beautiful” 的词源双关——Chiang 用冷峻笔调写“美丽即恐怖”,而中文神学语汇无法兼顾美学的暧昧。
叙事时态:
《你一生的故事》通篇用过去时,却在女儿出生段落突然切换 present tense:
“She looks up at me, her eyes bright…”
中译为保持汉语习惯,一律过去时,结果“未来坍缩成当下”的语法震波被消音。
七、缺点:进口原版的“暗物质”
价格:国内电商 180–220 元,等于 0.8 元/页,远超一般小说;若对科幻只有“剧情”需求,性价比低。
轻型纸耐久:Picador 用的 70 gsm 并非无酸,三十年后可能泛黄;若收藏,需避光+干燥剂。
词汇门槛:Chiang 爱用逻辑学/语言学专名,如 telic/atelic、mereological sum,雅思 7.5 以下需边查边读,阅读速度下降 60%。
八、把书合上:当线性时间重新启动
读完最后一页,我把书放在床头,关灯。黑暗里,281 页的纸摞像一枚被折叠的“光锥”,而我刚刚从七肢桶的环形剧场逃回人类线性时间。窗外有救护车驶过,红灯在窗帘上扫出一条锯齿——那 0.5 秒的闪烁,恰好是光在 150 000 公里外折返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一半。我忽然明白,Chiang 的科幻最高成就不是“解释宇宙”,而是“让读者在合上书页的瞬间,用身体感受到一条物理常数”。
进口英文原版的价值,就在于把“感受物理”的权利交还给你——
当你用英文念出 “light-like interval” 时,舌尖先抵住上齿龈再弹开,那一瞬的 0.12 秒,正是光跑过 3.6 厘米的时间;而你与纸面的距离,恰好 3.6 厘米。纸、舌头、光,在母语者的口腔里完成一次私密实验——中译本永远无法把“口腔物理”翻译给你。
如果你愿意花 200 元买下这 0.12 秒的“光速自拍”,请把这本小书带回家;如果你只想知道“七肢桶长啥样”,维基剧透就够了。毕竟,在 Ted Chiang 的宇宙里,选择本身早已写进费曼路径积分——
只是,有些路径只能用英文发音去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