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文章

搜索 导航
同声传译的基本“游戏规则”
2017-06-27 15:01:17    etogether.net    网络    


[图3. 14]艾利斯—杨理论(1988丨的图式表述 (M. Eysenck, 2000)
资料来源:M Eysenck等 编著 Cognifirc Psychology, Psychology 2001? p.38Z

艾森克及其他认知心理学家一般都通过对“词”的感知描写展开对语言的认知分析。这一点也与翻译相通,但翻译关注的焦点是意义。在翻译中,同声传译的特点又是以SL与TL的基本同步的特殊方式解释SL的意义。由于要做到 “基本同步”,就必须一心三用。这是SI这种“语言游戏”的最迷人之处。我们可以将SI —心三用的认知运作程式图式如下:

 
可见,从认知科学来论证,人经过训练做到“一心三用”是完全可能的,这里的关键是训练,集中于记忆、习惯性反应和理解。习惯性反应已如前文所述。记忆和理解是口译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不仅是SI的问题。其次,关于SI的一些语言转换技能问题。
第二、人的短时记忆可以持续一分钟,叫做“one minute memory retention” ( “一分钟记忆持续”,简称 OMMR,Sperling,1960 ; Atkinson, 1968),即所谓“记忆犹新”。这宝贵的一分钟足以使SI译员对SL话语作VT关联(vehicle语行一 tenor语旨之间的关联),足以使他们启动“SL效应”的积极方面,作与SL大体同步的翻译。


[上一页][1] [2] [3] [4]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口译中记忆的分析
下一篇:同声传译的认知剖析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行业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