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新闻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在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中把好留学生“质量观”和“质量关”
2020-06-03 15:04:56    张雷生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正式迈入普及化阶段的今天,大学已经走向舞台的中心,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入,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近日,两则消息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再次推上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则是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另一则是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的提案》,从提高留学生质量、促进留学生发展、细化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毫无疑问,两则新闻无一例外地将焦点聚焦到高校国际化办学和留学生教育上。


  以留学生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彼此接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增强了世界各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和加强国际留学生管理。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其中“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向国际化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已经走过了数量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进入到了提升质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国际留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方面,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关”和“质量观”。这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着眼于高等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着眼于提质增效赋能,更需要包括新闻媒体、普通民众各方摒弃偏见、搁置分歧,为推动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健康发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对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要尊重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科学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树立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正确的质量观和政绩观,不追求合作办学院校和国际来华留学生数量上的膨胀和跨越式发展以及所谓的“弯道超车”,而应追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尤其是借助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结构指标体系,来淘汰“低质量、低水平、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项目,规范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渠道,深化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等领域开展“实质性、深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从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质量水平。此外,需要精准吃透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精神,领会实质、把握方向,既要坚持开放,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又要尊重规律,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在给高校释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教育政策的定力,顶着网络舆论压力将正确的事情做好,不要被一些断章取义的媒体“带乱了节奏”“带偏了方向”。客观而言,作为政策决策部门,与其被网络舆论绑架和胁迫,不如认真寻找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症结,因校制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加强监管和服务,引导和鼓励各高校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结构。既不对各高校搞“齐步走、踢正步”的规定动作,也不能因噎废食、瞻前顾后,被束缚住国际化办学的步伐,而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和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等因素“量体裁衣”“看客下菜”,个性化定制适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办学方案和指标体系。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工信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规范高等教育办学排名,依法对于社会上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进行清理和综合整治,以减少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国际化排名对高校办学的干扰和误导,规范各类排行榜的审批和发布程序,依法追究排行榜的发布机构侵害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为,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来有效解决和化解教育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六级该如何备考?看看3位英语学霸分享的秘笈
下一篇:扩大毕业生招聘规模 保险机构揽才助力稳就业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新闻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