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过程中,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海洋等领域,都有这些可爱的国际学生的身影。
“我们积极落实领导人重要外交承诺,设立中非、中蒙、中坦、中埃和中印尼等专项奖学金;配合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设立中美、中欧、中俄人文交流奖学金。我们还通过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在重大领域培养储备沿线国家人才,为‘五通三同’,助力中国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这位负责人指出。
据统计,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在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中,来华留学助推“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国际化,支持高校将留学生培养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知华友华人才,推动高校国际化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为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感知中国,拒绝偏见和歧视
在来华留学生的心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正焕发出特殊的内生动力。
“我们积极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规范建设,出台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同时鼓励第三方行业组织制订行业协会认证标准并开展试点认证工作,建立完善激励、认证、评估、督查等质量保障机制,促进‘管办评’分离,逐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还坚持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教育考核制度,不断完善预科教育;建设了52个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评选了300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我们坚持推进管理队伍建设,培训了基层留管干部3000多人,设立了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培训了近千名英文授课教师,这些都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亮点。”
而“感知中国”“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等活动的举办,更令他们增进了对中国的感情。
“我们以打造品牌活动为依托,增强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先后开展‘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感知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等品牌活动,吸引了许多留学生生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留学生走进矿山油田、农村社区、高新社区,取得积极社会反响,极大增进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这位负责人说。
相知无远近,万里互为邻。拒绝所有形式的偏见和歧视,欢迎每一位学生和学者。在采访的尾声,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中国教育开放的大门也会越来越大。增加交流,深化合作,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