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匠型的技能人才。
首先,发展中国家需要基本建设,这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的宗旨。而基建之首要是铺路架桥,也就是我们中国的经验——“要致富,先修路”。许多发展中国家需要培养大量铺路架桥的工匠型技能人才。
其次,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农业国,有的还是农业与游牧并存的国家。不论是农业或牧业,都需要改良;而农村与牧区,也需要改造。根据中国精准扶贫的经验,农业、牧业的改良,农村、牧区的改造,需要培养大量的农业、牧业工匠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其实,其他行业,不论是工业或是商业,也都需要基层的经营管理人才。所有这些农业、牧业工匠和基层经营管理人才,都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再其次,发展中国家的服务性行业,即第三产业,也必然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尤其是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和网络化时代,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就业者,需要有更高的智慧与技能。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具有走进“一带一路”的条件?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现有高职院校1418所,比普通本科院校还多,其中有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约47万人,其中有不低于40%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又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
特别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例如,如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如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及如何促使企业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等。这些办学经验,都有利于走进“一带一路”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办好高等职业教育。